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一品第1989期书法·隶书·“法取兰亭书随时代”联句

(2023-10-01 21:39:58)
标签:

每日一品

书法

隶书

联句

书房联

每日一品第1989期   书法 · 隶书 ·
“法取兰亭书随时代”联句
    “法取兰亭存气韵,书随时代见精神”对联,是一副书法爱好者的励志修养联,也可作文人雅士的书房联。
    这副对联取自金盾出版社1990年版的《实用对联三千副·书房联》。之所以选它,是因为这副仅仅14个字的对联意味深长,言简意赅,其内涵代表了书法发展的正确方向和路线。
    先说上联“法取兰亭存气韵”,“兰亭”指的是我国古代“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众所周知,我国的书法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然它的范围涵盖我国所有历代书法典籍的总和。所以在上联中虽然仅提到“兰亭”,但这绝不能理解为仅仅指的《兰亭集序》,而应该是包括众多先贤留下的书法典籍,“兰亭”不过是这些书法典籍的代名词。上联的意思是说,学书法,必须效法古代先贤的众多碑帖,取其法度,存其气韵。当然,这并不是说去临习所有的碑帖,那也是不现实的。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不同流派的书法去临习。如学习隶书,可以分别去临曹全碑、乙瑛碑、张迁碑等;学习楷书,可以选择颜、柳、欧、赵的碑帖。只有这样,你的书法才会有根基,即有了古代书法的“基因”,明眼人一看你的字,就会知道属于哪种风格,代表哪个流派,这就是“传承”
    下联“书随时代见精神”,我们常说艺术当随时代,书法也不例外。书法要发展,要前进,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古代典籍上。我们学习书法典籍,绝不能兼容共蓄、照搬古人的写法,而是应该把其长处保留下来,把其不美的东西如怪、奇、偏、错的东西去除掉,即“师古不泥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发展为具有时代感的书法。试举一例:我们所熟知的刘炳森隶书,无论已被纳入字库的隶书还是现存的书法作品,都是在他大量研习了多种汉代隶书碑帖及历代先贤所写隶书作品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消化、吸收、改造,才形成了近乎完美的独特隶书字体,俗称“刘隶”。它既保留了古代典籍中隶书的基本法度,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试想,如果我们要把“汉隶”输入字库,因各个汉碑同一字写法的千差万别,那是不可能做到的。而刘炳森的隶书就完全适应了这种需要,这就体现了书法的现代精神。毋庸讳言,刘炳森隶书就是“传承创新”的典范,这是他对我国书法发展的重大贡献。
    所以,这副对联所表示的内涵就是书法发展所遵循的“传承创新”之路。只有“传承”,才能说书法保留了古代先贤的“基因”,才会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离开了传承,其字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马由缰地糊涂乱抹,写的字会变得不伦不类,往往会滑到丑书的泥潭里去;但是,只讲传承,不讲创新,死抱古代碑帖不放,写出的字必然会僵化、古板,缺乏时代精神。所以说,传承和创新,二者缺一不可,必须有机结合,不可偏废。
    这幅书法采用仿古洒金宣纸书写,尺幅为尺八屏对裁,具体尺寸为116X53厘米。
                            ——武锋(一峰)

每日一品第1989期书法·隶书·“法取兰亭书随时代”联句

每日一品第1989期书法·隶书·“法取兰亭书随时代”联句

每日一品第1989期书法·隶书·“法取兰亭书随时代”联句

每日一品第1989期书法·隶书·“法取兰亭书随时代”联句

每日一品第1989期书法·隶书·“法取兰亭书随时代”联句

每日一品第1989期书法·隶书·“法取兰亭书随时代”联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