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品第1908期
书法 · 隶书
· 曹操《观沧海》诗
我想,多数人认识的曹操是白脸奸臣形象,这主要是受《三国演义》戏剧的影响造成的。其实,真实的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在文学方面,他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作为“三曹”的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与“建安七子”均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曹操的《观沧海》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是曹操于公元207年东征乌桓时路过山东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登山远眺渤海后写下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作者登上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大开,大海的雄浑壮阔尽收眼底:远观大海似乎波澜不惊,只有那些突兀耸立的山岛点缀在宽阔的海面上;但是近看这些竦峙的海岛上,虽然已是“秋风萧瑟”的季节,因为海洋性气候的原因,这里却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奇观,没有萧瑟秋风下凄凉的悲秋意绪,而海面上却是大浪翻滚,汹涌澎拜。这种远景、近景的交替,动景和静景的结合,使他的眼界大开,不仅没有产生丝毫的感伤情调,反而激发了他的思绪跃升到了新的境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使他想到,在浩瀚的大海面前,仿佛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从而为大海赋予了一种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其中融进了想象和夸张的成分。正所谓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胸怀,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满怀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无论如何是不会写出如此壮丽的诗篇来的。诗的最好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汉代乐府诗的套话,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这幅书法用仿古描龙宣纸书写,尺幅是尺六屏,具体尺寸为180X48厘米。
——武锋(一峰)

附:
这是我2014年春节时用四尺对开长条蓝宣金字书写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