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一品第1867期书法·隶书·唐诗五律四条屏完成了

(2023-06-09 06:09:46)
标签:

每日一品

书法

隶书

唐诗五律

四条屏

每日一品第1867期   书法 · 隶书 · 唐诗五律四条屏完成了
    近日,本想写一套唐诗五律四条屏,刚写完两幅:杜甫《春夜喜雨》、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身体就不给力了,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幸好我自己发现得早及时送医,并果断采取“溶栓术”,为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仅仅住了8天就出院  了。出院后,才写了后面两幅:李白《江夏别宋之悌》、王维《使至塞上》。好歹算凑齐了!
    由于前两条屏发布于医院的病床上,用手机打字不方便,就没有配释文。后两条是出院后发布的,所以就写了释文,只有前两幅没有写释文。这次四条屏集齐了,把那两幅书法的释文补上。同时分别附在每幅书法的后面。
                                   ——武锋(一峰)

每日一品第1867期书法·隶书·唐诗五律四条屏完成了

每日一品第1867期书法·隶书·唐诗五律四条屏完成了

每日一品第1867期书法·隶书·唐诗五律四条屏完成了
杜甫《春夜喜雨》释文  
  这是我书写的唐诗五律四条屏的第一幅——杜甫的《春夜喜雨》。之所以选择它,主要是看中这首诗的一个千古名句“润物细无声”,知名度非常高,一直被后世人所借用。这首诗原文如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大意是说,好雨是知道农事季节的,它会在合适的季节才会下的。当春天植物需要发芽生长的时候,就会下及时雨,还会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间降落到土壤里,滋润着万物生灵,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使它们萌发生长,却不露一点声息。雨夜中,田间小路都是黑的,只有江中渔船上的灯火还独自亮着。等到第二天拂晓再去看锦官城(指成都)里,凡有带有花木的地方,由于雨水的浸润,花头都显得沉重肥大起来了,呈现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据悉,杜甫这首诗是公元761年春天写于成都浣花溪旁的杜甫草堂。因为他爱种菜养花,体恤民情,对春雨有着深厚的感情。遇到这次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便大发感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佳作,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春夜细雨无私奉献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写到此,我想到我们的父亲母亲,想到我们的学校老师们,想到那些单位的领导者,甚至还想到了劳教所和监狱的管教们,这些人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他们像春夜细雨一样,悄无声息地潜入你的心田,苦口婆心地教你立身处世之本,帮你端正行进的方向。他们的工作细致入微,不显山露水,只有奉献,不求回报,多像杜甫笔下的“春夜喜雨”啊!所以,人们赞美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时,往往会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他们的工作。把这首诗赠给他们,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每日一品第1867期书法·隶书·唐诗五律四条屏完成了
 
   孟浩然的《五律·晚泊浔阳望庐山》释文
    这是我书写的唐诗五律四条屏的第二幅——孟浩然的《五律·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五月,孟浩然漫游吴越,自越州返襄阳时,途径浔阳(今江西九江)时,夜住江边眺望庐山,情感迸发,把沿途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写下了这首诗,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原文如下: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诗的大意是说,我乘着小舟在江上几千里的挂席(扬帆)远航,竟然没见过一座名山。这天傍晚船只行至浔阳,在城外停船住下,才远远看到了庐山的香炉峰,果然非同一般。此时的他想起他曾经读过的梁代释慧皎在《高僧传》里为慧远法师写的传记《远公传》,其“尘外之踪”令作者神往:慧远法师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僧众“同修净业”,为他的业绩所感,遂萌生了倾慕与怀念之情。如今的他,虽然已经到了东林精舍,而此时远公高僧早已作古,他只有黯然神伤,无限惆怅。陪伴他的只有日暮的钟声,又增添了一份伤感,显得非常凄楚悲凉!也反映了作者倾慕高僧和向往隐居胜地的隐逸情怀。

每日一品第1867期书法·隶书·唐诗五律四条屏完成了

      李白《五律·江夏别宋之悌》释文

    这是我书写的唐诗五律四条屏之三——李白《五律·江夏别宋之悌》诗的原文如下: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我觉得,大凡诗人都是性情中人,遇有悲欢离合,必大发感慨,以诗词记之。诗仙李白更是出类拔萃者,写首诗更是随手拈来。宋之悌曾任剑南节度使,他带领八名壮士擒获七百敌兵,传为佳话,名声大振。李白与之是至交,后宋之悌因事被贬,在他即将赴交趾贬所之时,李白在江夏(今武昌)为其送行,遂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诗篇。

   首联“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介绍了饯别地点在楚水,尽管江水清澈,但谁都无心赏景,一个“遥”字双关语是说江水流向遥远的碧海,又指朋友即赴千里之外,表达了无奈之情。颔联“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被誉为千古名句。说的是虽然两人即将天各一方,但喝酒的兴致未减:离别时刻,斟满美酒,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千言万语、离愁别绪都寄托在杯中了。颈联“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是写景,天朗气清,鸟儿在山林里欢歌,江岸边不时传来猿啼声,晴日、晚风,不仅未能为饯别的二人增添兴致,反而增添了无尽的悲伤。也为尾联“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做了铺垫,两人终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顿时泪水夺眶而出。

   常言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此时的李白一定是想起了自己满腹经纶却是无用武之地,几番碰壁,让他心灰意冷。恰逢挚友被贬远方,触动了他心灵的痛处,百感交集,用“泣无穷”三字道出了两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情世故的无奈,可谓情感强烈,令人心碎!

   这幅书法与其它四条屏一样,采用四尺对开长条仿古描龙宣纸书写。

                      

每日一品第1867期书法·隶书·唐诗五律四条屏完成了

        王维《五律·使至塞上》释文
    这是我新书写的唐诗五律四条屏之四——王维《五律·使至塞上》。记得在中学时期好像学过这首诗,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还铭记于心。这也是我选择书写它的动力。  
   这首诗是王维奉唐廷之命,于唐玄宗二十五年轻车简从,从春到秋,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戍边将士,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当时有被排挤出朝廷之意。他把途中的所见所感写成了这首诗。诗的原文如下: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基本以写景为主。大意是说,我遵照唐廷的旨意,轻车简从去视察、慰问为国戍边的将士们,要去的地方远过属国居延。我就像蓬草一样被风吹出了汉塞,又像南迁北归的鸿雁飞到北方的天空。这里的“征蓬”是指蓬草成熟干枯后随风飘摇到很远的地方,作者以“征蓬”自喻,是想说自春季离京长途跋涉,到此已是秋天来临了,深有飘零之感。五、六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应该说是全诗的精华,是点睛之笔:在漫无边际的大沙漠之上,终于看到了炊烟直上云天,曲曲弯弯的黄河边上一轮夕阳正要下山,那种苍茫、那种雄阔景象,令作者惊叹不已。这也预示着自己的目的地就在不远处了。当他走到萧关时,正好看到了骑马的侦察兵,得知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很快即可到达目的地了。那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每日一品第1867期书法·隶书·唐诗五律四条屏完成了


每日一品第1867期书法·隶书·唐诗五律四条屏完成了

每日一品第1867期书法·隶书·唐诗五律四条屏完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