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品第1856期书法·隶书·刘禹锡《陋室铭》
标签:
每日一品书法隶书刘禹锡陋室铭 |
每日一品第1856期
书法 · 隶书
· 刘禹锡《陋室铭》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知名度非常高,尤其受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他们多把这篇铭文书写下来挂在室内显眼的位置。
说起刘禹锡当年的住所,那是真正的“陋室”。他在朝廷任监察御史期间,因参与一场“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做通判。和州知县见作者是被贬官员,故意刁难他。本该在县衙里安排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却故意给安排到城南江边而居。作者不但毫无怨言,而且还很高兴,还写下两句话贴到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县官知道后非常生气,竟然指使手下在半年内给他连搬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这次的房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这次刘禹锡真火了,随即写下这篇81个字的《陋室铭》,还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写下来,刻到石碑上,立在门前。原文如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在文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核心。作者如实写了自己身居陋室,却不失雅操,唯独由于自己的德高望重,来访者甚众,使小屋充满温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便是真实写照。悠闲时弹弹素琴,读读佛经,既没有丝竹管弦的嘈杂之声,又没有撰写官府文案的劳累。好比诸葛亮躬耕陇亩时的南阳卧龙岗草庐和西蜀扬子云著书时居住的草玄亭,借用一句孔子说的话,这有什么可简陋的啊?这就是给了那个“狗眼看人低”的县官一闷棍,仿佛在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屋不在大,老子住得爽就行!那个县官看了,明知是对着他来的,如同“驴鞭”打到脑袋上,疼倒是不疼,但让他腻歪得慌,却又拿他没办法!
后来人喜欢《陋室铭》,并不是喜欢刘禹锡住所的简陋,而是欣赏他的“惟吾德馨”,是因“德”而“馨”,推崇他的高尚情操和佩服他的精神境界,与他的思想发生了共鸣,这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
这幅书法采用四尺仿古洒金宣纸书写。后面附有之前我书写的横幅尺六屏和竖幅四尺篆书《陋室铭》。
——武锋(一峰)
附1:四尺仿古宣篆书《陋室铭》
附2:尺六屏仿古宣隶书书《陋室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