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品第1764期书法·篆隶·福寿合璧同献瑞

标签:
每日一品书法篆隶吴承恩福寿诗 |
每日一品第1764期
书法 · 篆隶
· 福寿合璧同献瑞
古往今来,幸福和长寿都是人们追求的共同愿望。所以,历代关于福、寿的吉祥语、诗词联赋应有尽有,逢春节贴“福”字,过生日挂“寿”字,已成为人们自发的习俗,以“福”、“寿”为主题的书法更是应运而生、比比皆是。
近日,我在网上发现了明代著名文学家 吴承恩在他所著《西游记》第八回中的两首七律“同头诗”《福诗》、《寿诗》,非常喜欢。于是,分别用四尺仿古宣以“大福字配《福诗》”、“大寿字配《寿诗》”的形式书写了下来,并分别在“每日一品”第1760期、1762期予以发布(附后图),受到较好评价。
我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又乘兴把这两幅作品合写到一张纸上,命名为“福寿合璧同献瑞”。值得说明的是除了福、寿二字仍用篆书、两首诗用隶书书写之外,在版式安排上做了一个大胆尝试:即把两首诗正文以“龙门对”形式排布,《福诗》以右为上,《寿诗》以左为上,题款分别在中间部分的下方。之所以这样考虑,就是觉得如果仅按“把两幅作品写到一起”那样处理,有“拼凑”之意,势必会有两个雷同的题款出现在一幅作品上,似乎是不伦不类。因为这两首诗体例完全相同,都是七律、同头诗, 于是就突发奇想:把两首诗作为一副长联的上、下联来处理,《福诗》为上联,《寿诗》为下联,题款在上联末尾处写诗作者和标题,在下联位置写书法创作时间和书家姓名,天衣无缝。这样处理,等于这两幅作品成了名副其实的“龙凤胎”,珠联璧合,融为一体,同台献瑞。另外,《福诗》里有九个福字,《寿诗》里有八个寿字,为了避免雷同引起“审美疲劳”,在书写时,我特意把这两个字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写法,在细微处都有不同的变化。
这幅书法用四尺仿古描龙宣纸书写。
——武锋(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