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一品第1736期书法·隶书·元代谢应芳《沁园春·壬寅岁旦枕上述怀》

(2023-01-21 23:45:29)
标签:

每日一品

书法

隶书

谢应芳

沁园春

每日一品第1736期  书法 · 隶书 ·
元代谢应芳《沁园春·壬寅岁旦,枕上述怀》
    这是元末明初学者谢应芳的一首《沁园春·壬寅岁旦,枕
述怀》,本是一首完美的古词,却不知何故网文给弄丢了两个字
使它不完美了。我为它的词牌和“壬寅岁旦”(即写于壬寅
年大年初一)所吸引,仔细阅读之后,发现作者的平民意识与自
己的思想情感发生了共鸣,决意把它书写下来。但原文少两个字
该如何处理?本想打个电话问一下原作者,没想到那里电话还没
开通!我觉得词本来就是“填”成的,何不自己“填”上两个字“凑”够字数?于是,为了追求“完美”,我根据词义,试着把
两个缺的字“填”了上去,即把“*溪遭遇”填上了一个“湍”  字,意思是说因为遭遇了湍急的溪水,才在慌乱中“弃掷渔竿”
的;把“唤山童把*”填上一个“盏”字,即叫来山里娃为老友
倒酒,既押韵,意思也讲得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完美”,到底完美不完美?原作者的意见我们听不到,我倒想听听
网友的意见:如果我填的两个字不完美,大家觉得填什么字更完
美呢?这首不完美的词原文如下:

                  《沁园春·壬寅岁旦,枕上述怀》
                              谢应芳 元代
                  四海烟尘,一棹风波,经行路难。
                  幸儿孙满眼,布帆无恙,夫妻白首,青镜犹团。
                  笠泽西头,碧山东畔,又与梅花共岁寒。
                  新年好,有茅柴村酒,荠菜春盘。
                  帝人莫笑儒酸。
                  已烂熟思之不要官。
                  任伏波强健,驱驰鞍马,*溪遭遇,弃掷渔竿。
                  霜满朝靴,雷鸣衙鼓,何似农家睡得安。
                  闲亭里,唤山童把*,野老交欢。
    这首词的大意是说,国家不安定,各地战乱不断,出行都困难。庆幸儿孙都在眼前,虽然穿的是粗布衣衫,却安然无恙,夫
妻白头相伴,享受着天伦之乐。我虽然住在穷乡僻壤,时而去到
湖的西头,时而又去了青山的东边,还可与梅花共享一年一度
严寒,过得自由自在。过新年时更好,有“茅柴”(不是茅台)烧的农家老酒,盘子里有荠菜等菜肴佐餐,其乐融融。请皇帝老儿不要笑话我这个儒生的穷酸啊!我早已打定主意不想做官,我可以随心所欲地东奔西走,偶尔还会遭遇激流险滩,不得不抛掉渔竿,但心情是舒畅的。不像那些披着早霜上朝、听着衙门鼓声升堂的官吏那样受约束,哪有我们农家睡觉踏实呢!我们还会约上几位老友在闲亭聚会,叫个山里娃为我们把盏,那是多么惬意啊!
    我欣赏作者的这种平民意识。他本来满腹经纶却不想做官,并不是他没有报国之志,主要是看惯了朝廷和官府的腐败,不想附炎趋势,宁可去过“世外桃源”式的隐居生活,图个“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逸,享受天伦之乐,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一生足矣!这首词既表达了他的这种思想,也真实地再现了他的真实生活场景,难能可贵。
    这幅书法采用四尺仿古洒金宣纸书写。
                              ——武锋(一峰)

每日一品第1736期书法·隶书·元代谢应芳《沁园春·壬寅岁旦枕上述怀》

每日一品第1736期书法·隶书·元代谢应芳《沁园春·壬寅岁旦枕上述怀》

每日一品第1736期书法·隶书·元代谢应芳《沁园春·壬寅岁旦枕上述怀》

每日一品第1736期书法·隶书·元代谢应芳《沁园春·壬寅岁旦枕上述怀》

每日一品第1736期书法·隶书·元代谢应芳《沁园春·壬寅岁旦枕上述怀》

每日一品第1736期书法·隶书·元代谢应芳《沁园春·壬寅岁旦枕上述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