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代吴叡隶书《离骚》欣赏

(2016-02-16 06:27:05)
标签:

书法

吴叡

隶书

离骚

文化

元代吴叡隶书《离骚》欣赏

   

   元代吴叡隶书《离骚》,吴叡《篆隶书卷》,上海博物馆藏。28.2×223.3,27.7×240。

   此卷隶书所书《离骚》,是他37岁时写,有评论认为:法度严谨,字字不苟。此卷隶书清健秀美,但古朴不足。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是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离骚命题之意,据统计有66种说法,现举出有代表性的六种: 
    1、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即离骚,遭忧。  
    2、钱澄之认为:“离为遭;骚为扰动。扰者,屈原以忠被馋,志不忘君,心烦意乱,去住不宁,故曰骚也。”   
    3、游国恩认为离骚即楚国古曲名《劳商》。  
    4、林庚认为离骚即“牢骚”,“离”“牢”是双声字。 
    5.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因其距屈原年代未久,且楚辞中多有“离忧”或“离尤”之语,以此说法最可信。
    6.我国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诗歌。被收入西汉刘向所编的《楚辞》中。补:《楚辞》——屈原,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楚辞”——诗歌样式。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屈原放逐,著《离骚》。”则当作于放逐以后。今人对此说法不一,有说作于怀王世被疏以后,有说作于顷襄王世被放以后,有说作于怀王末顷襄王初,有说始作于怀王时而作成于顷襄王初,迄无定论。
    关于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尤罹忧也。”;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武锋(一峰)摘编自网上

 

 原文地址:隶书《离骚经》,见过没?     作者:书法一谢峰

        吴叡(1298-1355)字孟思,号雪涛散人、青云生、养素处士,先世为濮阳人,移居杭州。终身布衣。晚年客居江苏昆山,也死在昆山,因将其所学传递到吴门一带。为吾衍弟子,工书法,尤精篆、隶。刘基《覆瓿集》云:“叡少好学,工翰墨,尤精篆、隶,凡历代古文款识制度无不考究,得其要妙。下笔初若不经意,而动合矩度。识者谓吾子行、赵文敏不能过也。”他在篆书、隶书、印章方面都接受了吾衍的思想,并有所发展。传世的书迹有《篆书千字文》、《隶书离骚》、《九歌图卷跋》等。

http://p3.pstatp.com/large/10181/714012482

http://p2.pstatp.com/large/10182/642819502

http://p3.pstatp.com/large/10177/6030972572

http://p3.pstatp.com/large/10177/6030972572

http://p3.pstatp.com/large/10177/6031078318

http://p3.pstatp.com/large/10182/642943074

http://p3.pstatp.com/large/10181/714129823

http://p3.pstatp.com/large/10176/6078894022

http://p2.pstatp.com/large/10177/6031222945

http://p3.pstatp.com/large/10180/713582768

http://p1.pstatp.com/large/10181/714240596

http://p2.pstatp.com/large/10182/64307770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