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福建 |
鼓浪屿上的林巧稚故居赫然挂着一块牌子“此楼与林巧稚无关”。和福州三坊七巷的保护改造一样,相信遇到了许多历史遗留的问题。老厝一方面年久失修,另一方面经过后来居住者的“现代化”改造,要恢复原貌恐怕是需要大投入滴~ 经历过动荡的年代,早已物是人非。谁是原住民,产权地契在哪里,怎么安置...
2012年的时候,网络上有个很火的新闻标题叫《鼓浪屿一女子舌战城管》,地点就是这里——晃岩路47号。这件事也暴露出保护改造遇到的困难。据说,这房子最初是林巧稚父亲修建的,后来菲律宾侨领李清泉的叔父住过,再后来经过私房改造住进了许多人,到70年代末开始清退,政府托管。80年代差点被拆,龚洁等有识之士将其保留下来。2003年,诗人舒婷建议选址晃岩路47号成立厦门文学院。于是2012年的风波,还有记者翻出了厦门市人民政府〔2003〕176号专题会议纪要,晃岩路47号将作为“厦门文学院院址”。
林巧稚,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中科院院士。1901年出生在鼓浪屿,1908年上蒙学堂,之后就读于鼓浪屿怀仁学校、鼓浪屿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21年考入协和医学堂。从这个简历看,是个地地道道的鼓浪屿人。
鼓浪屿于1984年建造“毓圜”,以纪念这位杰出的鼓浪屿的女儿。相对保护老厝而言,或许新建个纪念馆、公园什么的要容易得多吧~
福州三坊七巷保护改造之后,还有仓山使领馆区、上下杭老商务区的保护改造,恐怕类似的问题一箩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