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香港——多元宗教文化

标签:
香港宗教建筑文化旅游 |
分类: 港澳台 |
香港不仅有众多的佛教寺庙,还有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锡克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众多宗教信仰,构成多元的宗教文化。
1
圣约翰座堂建于1847年,由当时的香港总督戴维斯爵士奠基,是香港现存最古老的教会建筑。二战期间曾遭受严重破坏,成了日寇会所。
2 内部多为战后修复
3
4
5
6
圣安德烈堂建于1904年,系遮打爵士捐资兴建。二战中一度沦为日本神社。2006年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优秀奖。目前,整体修复工作仍在进行中。
7
8
9
10
11
12
13
14 基督教青年会必街会所,也是曾经的总部
15
16 闽南三一堂,创立于1954年,由移居香港的闽南信徒发起。想来应该和鼓浪屿上的三一堂有渊源吧
17 圣徳肋撒天主教堂建于1932年,拜占庭式。
19 外墙上有“恭敬天主,爱人如己”的校训
22
圣约瑟书院,前身是1864年罗马天主教会开办的救主书院,1875年改为圣约瑟书院。北楼于1920年启用,楼高四层,两侧设有钟楼。
23
圣道明玛利诺女修会,1936年时任香港总督的郝德杰总督为其奠基,1937年建成。
24 嘉诺撒圣玛利书院创办于1900年,漆咸道大楼建于1922年。
25
跑马地天主教坟场是1848年香港政府租借给教会使用,门外刻着“今夕吾躯归故土,他朝君体也相同”,据说翻译于查理曼大帝的老师的一首拉丁文诗句。坟场内的St.
Michael’s Cemetery Chapel建于1916年,文艺复兴风格,和门楼同属二级古迹。
26
犹太教莉亚堂不难找,只是不知为何戒备深严,除了两名制服保安还有西装革履的安保人员。我们从栏杆外一睹其风采,却无法拍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中以友好图片展网页里找到一张老照片。莉亚堂落成于1902年,为沙宣爵士所建,1998年重修时将外墙由白色改为黄色。2000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优异奖。
27 在公交车上拍了两张
28
29 锡克庙始建于1901年,原名为星尊者协会,后重建于1938年。香港最初的锡克教信仰来自英军中的印度籍士兵。
30
36
37
38
39
跑马地印度庙位于建筑二层,若不是熏香的味道,我们可能很难找到这里。无论从规模,还是雕刻装饰等远不及在新加坡所见的精美。屋檐上停得满满当当的鸽子增添了安静的宗教气氛。
40
宗教从来都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宗教看一地的文化和历史从而多少能感受今日文化的源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