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2012-12-17 18:55:51)
标签:

福建

厦门

鼓浪屿

教堂

旅游

分类: 福建

福建南部盛行佛教,而偏安一隅,面积仅1.87平方公里的鼓浪屿却因其特殊的历史密集地遍布着大大小小七、八座教堂。而且这些教堂或不分宗派,或由华人自治自传,或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各具特色。鼓浪屿的教堂自然成为鼓浪屿的历史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迷失”鼓浪屿?既有信仰,何来迷失呢?呵呵~

1、鼓浪屿上最美的教堂——鼓浪屿天主堂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2 鼓浪屿天主堂属多明我会,是一座小巧的哥特式建筑。她的位置原为西班牙领事馆,后西班牙领事馆撤消,改为法国领事馆。1916年,西班牙传教士马守仁被罗马教廷任命为厦门教区主教,把田尾路一座作为多明我会会所的楼房与法国领事馆交换,把领事馆改为主教楼。民国6年在主教楼前面建教堂。建筑面积287平方米,该楼是一座哥特式单钟楼教堂。文革期间鼓浪屿天主堂被占用作工厂。1981年归还教会,1982年元月10日复堂开放。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3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4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5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6 鼓浪屿上最老的教堂——协和礼拜堂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7 鼓浪屿协和礼拜堂(UNION CHURCH)由各差会信徒捐款兴建,落成于1863年,带着文艺复兴气息,最初称为国际礼拜堂。1911年翻建后改称协和礼拜堂,不分宗派。1951年交由鼓浪屿三一堂和鼓浪屿福音堂两堂负责。1952年始由第二医院占用。2009年,媒体曾对协和堂进行广泛报道,此后历经两年修复,于2011年7月30日举行盛大的复堂典礼。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8 宁静的夜色中,拉着行李箱匆匆走过协和礼拜堂的旅人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9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10 福音堂由厦门泰山、关隘内两堂联合倡建,华人信徒自筹资金,于1903年落成。1926年,经厦门区会审批为“鼓浪屿堂会”,为华人自治、自养、自传之教会。1958年该堂合并于三一堂。文革中,该堂被占为工厂,福音堂牌号被毁,堂内重隔双层作为厂房和宿舍,几乎面目皆非。2001年,该堂由三一堂负责翻建成立百合园托老院。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11 鼓浪屿建设周期最长的教堂——三一堂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12 三一堂的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著名的三一学院。早年,属规正会的厦门新街、竹树和属长老会的厦港三堂的信徒决定在鼓浪屿新建教堂。教堂主体于在1934年基本落成,但由于种种原因,屋顶八角形钟楼于1945年秋才修建完成。1935年三堂会长执联合会召开,决定把新堂会定名为“三一堂”,三一堂既寓意三个教会联合兴建之意,也合了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1992年续建牧师楼,2000年扩建教堂正门以及一些附属建筑。如此算来,竟共历时六十六年之久!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13 1936年12月中华基督教全国第二次查经大会曾在这举行。1958年,三一堂和福音堂、讲道堂合并。1966年教会停止一切活动,三一堂被改为“人民会堂”。 1979年9月,三一堂获准复会。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14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15 鼓浪屿上最大的石构建筑——安献堂,1934年,安理纯牧师兴建这幢白色花岗岩石砌三层建筑,开设美华女校。1938年将礼拜堂迁到安献楼二楼,名为安献堂。1950年代,安献堂被关闭,改为小学。目前安献堂已经归还安息日会,开设养老院。这里非常安静,游人稀少。由于种种原因,只能高ISO留个影子先,日后再慢慢拍。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16 鼓浪屿上最年轻的教堂——复兴堂,落成于1997年。
【厦门·记忆】信仰,鼓浪屿上的那些教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