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买了些闽方言的书,主要是《福州方言词典》、《闽南方言词典》、《福州方言熟语歌谣》等。原因有五:
一、就觉得闽方言特有古韵,特有文化。
二、现在流行复古。看到不少人都开始关注方言保护了,我也跟风一把~
三、看到许多人在网络上用“近音”字替代方言书写,觉得始终是个遗憾。既然要保护了,还是原汁原味的好,书写用字还是还原福州方言面貌的好
四、想利用这个BLOG,与大家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五、实属个人闷骚^0^
http://s1/middle/6501796ah83dea5209b40&690
早先,福州方言主要通行于旧制福州府所辖十个县,称为“福州十邑”。即:闽县、侯官(福州)、福清(平潭)、长乐、连江(马祖)、罗源、闽清、永福(永泰)、古田、屏南。
后来,随着辖区变迁及人员迁移,今天的福州方言分布在福建的福州、宁德、南平,台湾的本岛、马祖,还有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日本、美国的华人社区中福州方言也占了很大比例。
顺便介绍下马祖和金门。国民党退到台湾时候,声称控制着浙江、福建、台湾三个省,其实除了台湾,就只有浙江的舟山群岛、福建的马祖列岛和金门列岛。马祖属于福州连江县,金门属于厦门思明县,所以都是福建省辖地,而非台湾省辖地。有的朋友去马祖会问为什么那里也有个福州的“连江政府”?其实知道历史,就知道原因了。
http://s5/middle/6501796ah82b64bf03974&690
话归原题,本次先讲讲闽方言的来头,欣赏一下唐音古韵~
中国的版图中,南方多山,交通不便,自然使得语言的进化速度较慢,所以南方语言的多样化明显多于北方。原来北方人常笑话福建人的地瓜音,直至今天方言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重视。
一般的认为,福建方言系唐音遗韵,后形成闽东、闽南两个分支。使用的人数分别占汉族1.2%和3%。对于外省人来说,可能听不出区别,因为反正都不懂。对于经常接触两个分支方言的人来说,会觉得很容易“触类旁通”,区别主要在音调和地方化的习惯用词。差异形成的原因是,福州自唐以来就是闽都,因此语言进化速度比闽南地区快,发音接近官话,比闽南语少了许多浊塞音和浊擦音。有研究认为,福州方言的文读主要来自十世纪唐音,而闽南语主要来自七世纪唐音。
(1)发音例如: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戸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轻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戸,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用福州方言读每句最后一个字,会发现完全合韵!当然,也有一些古诗在福州话和普通话中都不合韵的例子,可能是福州方言持续进化了的原因,但在福州话不合韵而在普通话却合韵的例子却尚未碰到。
(2)用词例如:
唐 顾准《囝》: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为臧为获,致金满屋。
为髡为钳,如视草木。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
彼受其福。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及汝既生,人劝不举。
不从人言,果获是苦,囝别郎罢,心摧血下。隔地绝天,
乃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注: 囝—孩子 郎罢—父亲
其他:锅—鼎 筷子—箸 江—工
很有意思吧,很文化吧!哈哈,预知详情,请听下回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