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几则神话故事的注、译和简说
(2020-04-05 07:16:14)
标签:
杂谈文化趣说 |
原文:羲和浴日
解说:太阳妈妈羲和,非常懂得爱护养育儿子的方法。儿子们忙忙碌碌了一天之后,很需要洗个澡,轻松一
下,睡个好觉,恢复体力;于是,她便指导他们到细沙底儿一泓清水的池塘洗去一身臭汗,保持干净卫生。再说,国以女子为名,可知太阳妈妈羲和地位之尊、荣誉之隆了;不过,太阳妈妈羲和虽然位尊誉隆,可仍然母性油然,热爱妈妈
这个角色,尽力妈妈职守,慈爱教养孩子,不辞辛劳,养育人才。
译文:有个名为女和月母的国家,有个神人叫鹓,北方称作“鹓”,吹来的风名曰“犭炎”。女和月母就住在东
边的角儿上,管理着十个太阳儿子和十二个月亮女儿们的劳动工作,让他们依序无间地轮换出勤值班,各各
准确地掌管好自个儿值班时间的长短,按时到岗,不得有误,忠于职守,不得懒政。
解说几句:这位月母女和,是非常有管理才能的,是很讲究岗位责任制的,更是讲究秩序衔接的;十个太阳儿子
和
十二个月亮女儿,也都非常听从女和妈妈的指挥调遣,让世界人间日落月出,昼夜交替,井然有序·。
原文: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
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注 :
译文:发鸠山,它的上边多有柘树。有一鸟儿就生活在这儿的树林里,它的形状如乌鸦,头上有花纹,白嘴
巴,红爪子,名叫精卫,能发出“詨詨詨詨”的鸣叫声。这鸟儿就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变的。女娃到东海游泳,溺水而亡,没有回家,就变作精卫鸟。它不停歇地口衔西山上的木石,来填塞东海,(以免他
人如己 般淹死海里)。漳河水就是从东山这里发源,东流注入大河的。
解说:用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代解——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原文:
(4)、夸父逐日(摘《大荒北经》、《海外北经》文字连缀而成)
注:
译文:
解说,用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九代说——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前一篇:歌春辞(旧作新晒,诗五首)
后一篇:春游放歌(诗词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