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在《诗集传.序》中说:“或有问于予曰:‘诗何为而作也?’予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作也。’"译作白话:有人问我道:”诗歌是为啥而作的?“我回答说:”人生好静,是其本性;受了外物的感染而心动,是本性中产生了新的欲望。既然有了此种欲望,就不能没有思想;既然有了思想,就不能没有话说;既然有了话要说,就不可能说得非常完全,而必须用
感叹歌咏的声音表达出来,而这些感叹歌咏的声音,必定有着自然的音响节奏,余音袅袅,动人心旌,这就是诗歌产生的因由。“
而这些悦耳动心的《诗经》中最具光彩的篇章,便是“风”诗。朱熹说:“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我听说,凡是所说的风诗民歌,大多是人们在街巷闾里歌唱出来的,是男女相会时候歌唱出来表达感情的作品。)而在这男女相与咏歌表达感情的诗歌中,必然及于婚姻嫁娶、洞房花烛、新郎新娘的美妙篇章。
择例说之——
2、诗人新娘子详细瞧看亲迎自己的新郎官
《诗经.齐风.著》,是出嫁时新娘子看到新郎迎娶自己时详察细瞧,心旌摇动而后的吟咏。很有意思,诗为:
一节: 俟我于著乎而 ,
译:等我于门屏之间 ,
三节:俟我于堂乎耳,
译:等我在堂屋中央,
充耳以素乎而 ,
充耳素丝垂帽边,
充耳以黄乎而,
充耳黄丝垂帽沿,
尚之以琼花乎而
。
帽上琼玉光闪闪。
尚之以琼英乎而。
帽上宝石光耀眼。
二节 : 俟我于庭乎而
,
等我于内庭之中,
充耳以青乎而,
充耳青丝缀下边,
尚之以琼莹乎而。
帽上琼莹亮晶晶。
新娘子看到新郎亲迎自己时候的打扮神采,上眼悦人,油然生爱,特别是冠冕上的缀玉,更是为新郎官增添了无限的光彩。这还不说,她还仔仔细细地看着新郎官从前门到庭院,再至正室堂屋,一步步走近自己这个也装扮得月媚花艳的新娘子。诗人新娘子就是在这种欣赏欢爱高兴喜悦的心情中,由父母交到新郎官丈夫手中,而后走出娘家大门,登上花车,出嫁到夫家去了。
三章九句,反复吟唱,新娘子诗人的喜悦满意之情,也便得以充分表达。
诗经时代,新娘子可能不顶盖头,故而把新郎官看得长久,瞧得仔细。那时,禁忌甚少,束缚亦微,故而新娘子也便可以如此大胆无拘束的吟咏这记录新郎迎娶自己时候的美丽篇章了。
注:俟(si),等待。
我,新娘子自称。
著,通“宁”(zhu):门与屏风之间的站立之地。
充耳:古代贵族冠冕两旁缀挂的玉。
尚,加也。
琼华、琼莹、琼英:皆美玉之名。
3、歌唱送女出嫁的华章《桃夭》
《诗经》时代,人们可能认为女儿出嫁是件高兴的事儿
,因而充满欢乐,好像没有“哭嫁”一节礼仪,《桃夭》便是例证。
一节:桃之夭夭,
译:桃树花蕾满枝桠,
三节:桃之夭夭,
译:桃树花蕾满枝头
,
灼灼其华。
朵朵开放红如霞 。
其叶蓁蓁(zhen)。
叶茂枝繁绿蓁蓁·。
之子于归,
欢送姑娘喜出嫁,
之子于归,
欢送姑娘嫁婆家,
宜其室家。
夫妻好合宜于家。
宜其家人。
合宜亲密两家春。
二节:桃之夭夭,
桃树花蕾缀满枝,
注:
蓁蓁:繁密茂盛状。
有蕡(fen)其实,
结果累累甜蜜蜜。
夭夭:含苞欲放的样子。
于归:女子出嫁也。
之子于归,
欢送姑娘去婆家,
灼灼:花开红艳也。
之子:送您。
宜其家室,
夫妻和睦亲无比。
蕡:果实繁密。
一咏三叹,节奏明快,音韵响亮,欢乐喜庆;殷殷叮咛,再三嘱咐出嫁女儿到了婆婆家,一定得“宜室宜家”,家和万事兴吗。呵呵呵呵.......一首欢快喜庆的送嫁之歌。
4、赞美庄姜出嫁之诗《硕人》
《左传,隐公三年》载: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子,称作庄姜,美而无子,于是,卫国人创作了《硕人》一诗,通过出嫁时候目睹眼观和想到的种种而赞美庄姜。四章,第一章追叙她的出身高贵,第二章写其美丽,第三章写她出嫁卫国时候的礼仪盛况,第四章写其嫁到卫国时候随从的众多健美。
一节:硕人其颀,
译:美人儿高大端庄,
三节:硕人敖敖,
译:美人儿高大淑娴,
衣锦褧衣。
锦衣上加美罩衣。
说于农郊。
花车停在城近郊。
齐侯之子,
她是齐侯的爱女,
四牡有骄,
四匹公马好雄健,
卫侯之妻,
她是卫侯的娇妻,
朱幩镳镳,
嚼铁上边红缨飘。
东宫之妹,
东宫太子的妹妹,
翟茀以朝。
上朝车后挂羽毛,
邢侯之姨,
邢国君王的小姨,
大夫夙退,
大夫早就退朝了。
谭公维私。
谭公就是她妹婿。
无使君劳。
别让国君太操劳。
二节:手如柔荑,
手如茅草嫩芽儿,
四节:河水洋洋,
大河之水浩荡荡,
肤如凝脂,
皮肤细白如凝脂,
北流活活,
向北流去声哗哗,
领如蝤蛴,
粉颈好像蝤蛴妙,
施罛濊濊,
撒网水中响飒飒,
齿如瓠犀,
贝齿美如瓠瓜子 ,
鱣鲔发发。
黄鱼鳝鱼皆入网。
螓首蛾眉,
额头方正蛾眉俏,
葭菼揭揭,
河岸芦荻茂盛好,
巧笑倩兮,
轻盈嘴角流巧笑,
庶姜孽孽,
姜家众女苗条高,
美目盼兮。
黑白分明美目好。
庶士有朅。
众位武士气宇豪。
清人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说,“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指《硕人》一诗)右(古人尚右),是为绝唱。”清人方润玉在《诗经原始》中说“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语。”
《硕人》四章的分别意思,于译文中已经说得清楚了,现在只作点儿注释:
褧(jiong)衣:女子出嫁途中所穿之麻织外衣。
齐侯:齐庄公。
子:女儿。
卫侯:卫庄公。
东宫:太子住处,借代指齐太子得臣,暗指硕人嫡出,身份高贵。
维:尤其。
私:女子称姊妹之夫曰“私”。
荑(ti):草木初生之嫩芽儿,剥皮后细软。
蝤蛴(qiuqi)天牛的幼虫,身白体长。
瓠(hu)犀:葫芦子儿。
螓(qin)首:额头宽广方正如蝉儿额头一般。
倩:口角含笑之态。
盼:眼睛黑白分明。
敖敖:高大貌。
说,通“税”,停息。
农郊:近郊。
骄:雄壮貌。
朱幩(fen):马嚼铁上的红缨子。
镳镳(biao):盛也。
翟茀(bi)用雉羽做成的挂在婚车后面的遮蔽品。茀,通“蔽”。
洋洋:水势盛大貌。
活活(kuo):水流声。
施罛(gu):撒鱼网。
濊濊(huo):撒网入水声。
鱣(zhan)鱼:黄鱼。
鲔(wei)鳝鱼。
发发(bo)鱼入网时尾巴摆动状。
葭(jia):苇子。
菼(tan):荻子。
揭揭:高高挺立之状。
庶姜:庄姜随嫁众女。庶,众也。姜,齐君姓也。言说庄姜出身齐国君王之家,高贵尊荣。
孽孽(nie):高长之状。
朅(qie):高大壮勇的样子。
5、新婚之夜看不够媳妇儿的《绸缪》
宋代诗人汪洙写了首题为《四喜》的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诗经..绸缪》,就是一首新郎官
于花烛之下看到自己的新娘子美不可言,夜晚也美不可言,喜不自胜,高兴得手脚不知該放何处时候,情动于衷,吟咏歌唱出来的洞房乐歌儿——
一节:绸缪束薪,
译:薪柴捆束紧紧,
二节:绸缪束刍,
译:芻草紧紧地捆缚,
三星在天。
三星正在蓝天。
三星在隅。
三星挂在房舍角。
今夕何夕?
今夜是个啥夜晚?
今夕何夕?
今夜是个啥夜晚?
见此良人。
见到如此美人儿。
见此邂逅。
看到这般可爱人。
子兮子兮,
您看啊您看,
子兮子兮
您看您看啊 ——
如此良人何!
把这美人如何办!
如此邂逅何!
把这可人怎么亲!
三节:绸缪束楚,
译文:荆树枝条困扎牢,
注:
绸缪,缠绵,紧捆,喻婚姻亲密。
三星在户。
三星正对房门照
。
三星,即参星。
良人,好人,新娘子。
今夕何夕?
今晚是个啥夜晚?
刍(chu),草。
隅,屋角。
见此粲者。
烛下这人真美艳。
邂逅,喜悦,此处作名词用,指可悦之人。
子兮子兮,
您快看啊您快看——
在户,当门而见。
如此粲者何!
如此美艳怎么办·!
粲,鲜明,“粲者”,美艳人儿。
新郎官于洞房花烛下,看到新娘子美艳得不可方比,喜不自胜,诗情油然,起兴比喻,敷排赋诗,再三咏叹,歌赞新娘,表达喜滋滋乐颠颠欢愉无比难以自已的感情,率真可爱,情态宛然,场景如绘,一出轻喜剧。
6、姝者在室甜蜜蜜的《东方之日》
洞房花烛夜的黎明时分,新郎官看到美丽无比的新娘子和自己同室相伴,坐行亲密,欢悦无比,于是乎赋诗歌赞,曰《齐风.东方之日》。诗两章,为——
一节:东方之日兮,
译诗:朦朦胧胧日微光,
二节:东方之月兮,
译诗:月儿朦胧天色暗,
彼姝者子,
那个人儿真漂亮,
彼姝者子,
那位人儿忒娇艳,
在我室兮。
她就住在我室堂。
在我闼(ta)兮。
她就住我家里面。
在我室兮,
她就住在我屋里,
在我闼兮,
她就与我同屋里,
履我即兮。
俏脚踩我脚印上。
履我发兮,
绣鞋踏我脚跟前。
注:
东方之日:《通释》:“古人喻人颜色之美,多取譬于日月。”如成语“花容月貌”、“月媚花
娇”、“闭月羞花”。
姝:容貌美丽的女子。
履:蹑,轻轻走。
即:跟随也。
闼:门内也。
发:行进也。
诗写新婚时候夫行妇随,亲密无间,喜悦甜美之情状。不设比喻,不用起兴,只用“赋者,敷陈其事也“的铺排手法
,重复歌唱,连连两章,直抒胸臆,把诗人新婚之夜黎明时分的欣悦甜美感受,表达得至为到位。
、
7、东西方的经书都有新婚之歌
“婚姻是一种温馨的共同生活”,此乃法国文艺复兴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随笔.论婚姻与爱情》中的一句话。由于此,东西方的经书里也便都有着新婚时候歌赞新娘子的美妙歌儿。《诗经》中的此类甜美妙歌,说到这儿为止,而西方人诵读不已的《圣经》中的《雅歌》六首,也是新郎、新娘的相互悦赏、互感甜蜜的互动欢歌,读读《圣经.雅歌了》六首原诗即可,不啰嗦。
2019年6月24日写完于文龙家园二里退思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