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晏子批评孔子的些许事儿——晏子、孔子间的趣事儿(下)

(2018-09-08 15:21:05)
标签:

杂谈

人文风采

       虽然孔子对晏子的赞扬多有,崇敬有加,可晏子对孔子却不怎么看得上眼不说,而且多有批评,据《晏子春秋》迻录几则,以飨诸友——
                                                   1、晏子谏阻景公封赏孔子土地的事儿 
      孔子拜见了齐景公,景公异常高兴,把准备将尔稽之地封赏给孔子的想法告诉了晏子,晏子答曰:“不行。他孔丘傲慢而自以为是,不能够用来教导百姓;喜好礼乐而对百姓宽缓,不能让他亲自管理百姓;好修身以从命,而懒于做实际工作,不能勤于职守;主张厚葬破费民财,使国家贫困;丧仪长久哀念不止白费时日,不能做父母官。德行修养最难的在于内心,而儒者只知道一味地修饰外表,所以服饰奇特;过分重视仪容举止,不能引导众人,教化万民。自从大贤之人死去之后,周王室就衰落了,礼仪细则变得更其繁琐,人们的行为日益浇薄,世风日下;歌舞礼乐沉闷繁冗,靡靡之音大兴,世间道德日渐衰微。如今,孔丘用盛大的歌乐煽得世风日趋奢靡,用弦歌鼓舞来邀集人众,用繁琐的上线尊卑进退的礼仪细节和亦步亦趋的庄敬让百姓效法。这些儒者虽然博学,却不能于世为法,思虑劳苦却不能对民众有所补益。再说,一个人即使寿命加倍,到老也学不完他们的仪礼规矩;人到壮年,也弄不清他们的礼仪轨迹;积蓄的财富也不足供他们礼乐费用。此等人,繁饰歪道以蛊惑世上国君,大搞声乐歌舞蒙蔽百姓。他们的主张,不能为世示范;他们的学问,不能用以教化人民。您如今却打算封赏孔丘一块土地,用他的那一套来改变齐国的国风习俗,实在不是教育齐国百姓保护齐国人民的好法子啊!” 
        听完晏子的劝谏后,景公慨然应曰一个字:“好!” 
        于是,就留下了那块名之曰“尔稽”的土地,而馈赠了些儿别的贵重礼物给孔子,并且很快地完成了接见礼仪,孔子接受完短短的接见后,就怏怏不悦地离开齐国了  
 
                                                          2、晏子答对孔子对自己的非议  
    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到了齐国,谒见齐景公时,景公问孔子道:“先生为啥不去见见我的国相呢?”孔子回答道:“我听说晏婴事奉了三位君主,全都是顺着君主心意行事的,这就证明晏婴有着三个心眼儿,所以,我就不去拜见他。” 
    孔子刚刚出了朝堂,景公就把孔子的话告诉了晏子。晏子平平静静地说:“主公,不是这样的,不是我有三个心眼儿,是三位君主都各有着自己的一个心眼儿的缘故。三位君主都一心一意想让自己的国家平安富裕百姓康乐,所以,我才顺从。我听人说过这样的话:该称赞的却责备,该批评的却夸赞,都是不对的。孔丘在此二者(“是而非之”、“非而是之”)之间,必居其一。” 
     景公觉着晏子的话对,便点头赞许,笑挂唇角了 。
 
                                                              3、晏子论说孔子赶不上舜帝的缘由 
    齐景公出外打猎,天气很冷,却故意说温暖,还回头问晏子,道:“如若人很多,里边会有像孔子一样的人吗?”晏子答曰:“如问众人之中有无孔丘那样的人,那是没有的;若问有无如舜帝那样的人,我不知道。”景公说:“孔子赶不上舜帝,有差距。不过啥叫'如问众人之中有无孔丘那样的人,那是没有的;若问有无舜帝那样的人,我不知道?’”晏子答道:“这就是孔丘之所以赶不上舜帝的缘由。孔丘是于某一个方面很努力的人,身处百姓之中,由于他特别注重仪容服饰,人们也就知道他的过失是啥,更何况身处君子中间呢?舜帝则不同,身处百姓之中,就和百姓一样;身居君子之中,则与君子相同;往上一点,若与圣人相处,则本来就是圣人之列的人儿,则当然就是圣人了。这就是孔丘之所以远远不能比及舜帝的缘由啊。” 
   听言一毕,景公低头沉思,默然无语。 
 
                                                   4、晏子对景公说孔丘当鲁国国相那事儿不必担忧  
    孔丘当了鲁国的国相,景公为此担忧,于是,问计于晏子,说:“邻国有圣人,就是邻邦敌国的忧虑。如今孔子当了鲁国的国相,我们该如何办呢?”晏子平平静静淡淡然然地说:“主公不必担忧。鲁国那位君主是个昏庸糊涂蛋;孔丘则是位圣贤的国相。您不如暗地里装作非常重视孔丘,假称要叫孔丘当齐国的国相。这样,孔丘就会极力劝谏鲁国国君,鲁国国君如若不采纳孔丘的谏言,孔丘就一定会看不上鲁国国君,而到齐国来推行他的一套‘克己复礼’‘梦见周公’的主张。孔丘若果来了,您不要接纳他。如此,孔丘既和鲁国断绝了关系,又不能被齐国任用,他就陷入困境了。” 
     过了一年,孔丘离开鲁国,来到齐国,齐景公不接纳他,于是,他就被困在陈国、蔡国之间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断粮挨饿累累若丧家之狗了。  
                                            ( 四则材料,皆来自《晏子春秋》一书) 
                                                                5、几句结语  
     对于孔子一味地“克己复礼,”讲究礼乐,特别地注重仪容服饰一些外表的东西,不知因人施政、与时俱变,晏婴是打心底里不以为然的;晏子批评孔圣人的根本,也正是这些;而孔子本人在其时屡屡受挫遭败挨困的根本,也恰恰是晏婴所批评的。所以,在政治上、外交上,孔子绝对是不能与晏子比肩并列的,只能一直居于下风的一幅“累累若若丧家之狗”的穷蹙可怜相。 至于后来的人们把孔子捧上了天,那是另有因由的,于此不论。
                                                                                                    2018年6月14日于退思书屋写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