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尘暴成就的唐诗名篇

(2013-12-23 08:09:18)
标签:

唐诗风流

   这个题目可能有点儿怪,但是,却是事实。唐人中的几位大手笔,就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因了沙尘暴而成就的豪放壮美诗篇----

                                                                                                      曾在镇守河西的哥舒翰帐下做过记室参军,后又得到唐肃宗赏识,累官至散骑常侍的高适,有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起句中的“千里黄云”,不就是滚滚而来的“沙尘暴”么!而且是“千里”而来,劲疾猛烈,铺天盖地,遮山罩岳;再加上北风狂吼,搅雪吹雁。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中送别好友,没有豪士的壮怀,强者的刚勇,是绝然难以为之的。因而承、转、合三句,便如串珠般顺畅依势而来了。你看,这“沙尘暴”不就是成就了一首传流千古的壮美送别名诗么?特别是在这沙尘滚滚的环境中发之内心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豪问,更是千古传唱的名句。

  

   被李白誉为“诗家夫子王江宁”的长安人王昌龄,极擅长于把错综复杂的事件或者深挚婉曲的感情,加以提炼集中于七绝的寥寥二十八个字中,让绝句体制短小的制约化为优点:言少意多,隽永耐读,逗人深思。特别是他的边塞绝句,更是把将士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积极昂扬精神,表现得更其壮美雄阔。而他的《从军行》五首中的三、四两首,就及于“沙尘暴”了。

   第三首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尽管此诗对于“沙尘暴”的提状写较为隐约含蓄,但是,起句“青海长云暗雪山”,还是有着乌云翻滚,暗山隐岳的意蕴在的。特别是合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黄沙”,固然可说是沙场战地,但是,一和起句拈连,就会明白,那是将士们在大漠风暴飞沙走石中的浴血苦斗。至于“黄沙百战穿金甲”的黄沙磨穿甲衣,那更是将士为了巩固边关疆域,于“沙尘暴”中一次又一次力战苦斗的结果。

  当然,第四首“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起、接两句就明告读者,大漠风尘,遮天蔽野,日色昏暗,连出征的红旗都不能高扬举起,得“半卷”方能弓背弯腰斜刺着冲出军营辕门。就在这样的风暴滚滚,扬沙击面的时候,将士们为了固土安边,英勇出战;然而,前驱的勇士,早已接战顽敌,并且擒捉敌酋;承、合两句“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说的就是,而且,接得极为生色,极有气势。

   在王昌龄的劲翰豪笔下,也的确只有把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昂扬精神,放在“大漠风尘日色昏”的“沙尘暴”滚滚的壮阔豪雄的环境里,才能够更好地表现得切合实际,酣畅淋漓,极兴尽致,发人深思,触发想象。

 

   《从军行》,是古乐府诗题,多写军旅生活。初唐诗人李颀的边塞诗,写得流畅奔放,慷慨激昂,而以《古从军行》“白日登上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诗前写征戍将士的苦况,后借咏史讽刺统治者轻启战争,致使将士生命涂炭。但一细想,如若把“行人刁斗风沙暗”的沙尘暴滚地卷天壮写背景一句改写它物别景,自会让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失掉“边塞诗”的苦寒恶劣的壮哉美也的气氛背景的。而失掉了这个“沙尘暴”的衬托背景,李颀的这首名诗,大概也就很难成为“名篇”了。

 

    在“沙尘暴”成就的唐诗名篇中,边塞派代表人物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更属上乘。

   诗一开首就极其突兀地道:“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三聚连接,急管繁弦,状写出了地点环境广漠无际的沙漠。而后,巨笔千钧地接写“沙尘暴”:“轮台九月夜风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连连三句,气促节急,声、形动中结合,活画出了轮台一带大戈壁“沙尘暴”正是将士奉命出师西征的沙场战地,格斗场所,用战争环境特别是“沙尘暴”这一特有的景象,衬托将士保疆安边苦斗的艰苦豪壮气势雄阔。于是。一下子就让诗的格调高标,气势逼人了起来。你看,这夜风狂吼、满地石滚的“沙尘暴”,在成就岑参的“边塞派诗人”领军人物传流千古名诗佳篇的功用上,实在是不能缺少的。

  整个儿诗都是三句一节,接下来的三句写秋后草黄马肥,敌人发兵掳掠抢夺,点明这次“出师西征”的正义性;再下来的三句,写战争紧张,夜行军的苦况;再再下来三句状写战马雪地奋蹄疾驰,和军幕冰冻的艰难苦状。末节三句,是诗人从心底里发出的对出征将士的衷心祝福。

  整个儿诗篇都是三句一节,急管繁弦,气促节急,更从从气韵儿上,加强了佳作名篇的震撼力量。

 

  至于其它一些因了“沙尘暴”而成就的唐诗名篇,就不再啰嗦唠叨了。

                                                     2013年11月2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