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景观研究的理论探讨

(2014-06-12 22:35:02)
标签:

地理

文化

分类: 学习-野合万事兴

1、景观与景观文化

1.1景观及其内涵

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出现在《圣经》旧约全书中,用来描绘所罗门王国教堂、城堡和宫殿的耶路撒冷城美丽的景色,最初指一片或一块乡村土地的风景或景色[i] 。因此,景观的初始意义是视觉审美的对象或者指可证明由个人或集团所拥有的一块土地[ii] 。景观是一个多学科共同研究的交叉领域,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研究体系,古今中外有着难以统一的解释及其内涵,各学派的研究都是对整个景观研究架构的补充和完善,其间不乏相互补充。来自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地理学、应用生态学、风景美学、土地科学和旅游科学的研究人员从不同学科角度研究景观,形成了诸如景观设计学,景观地理学、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景观等特色研究领域。

生态学

1939,德国著名生物地理学家Troll就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把景观看作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空间的总体和视觉所触及的一切整体”,把陆圈(ge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和理性圈(noosphere)都看作是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景观生态学就是把地理学家研究自然现象空间关系时的横向方法,同生态学家研究生态区域内功能关系时纵向方法相结合,研究景观整体的结构和功能[iii] 。另一名德国著名学者Buchwald进一步发展了系统景观思想,认为:所谓景观可以理解为地表某一空间的综合特征,包括景观的结构特征和表现为景观各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的景观收支,人的视觉所触及的景观像、景观的功能结构和景观像的历史发展。他认为,景观是一个多层次的生活空间,是一个由陆圈和生物圈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他指出,景观生态的任务就是为了协调大工业社会的需求与自然所具有的潜在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iv] 。从研究内容上看 ,景观生态评价、规划和模拟一直占居主导地位 ,其次是景观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探讨。随着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深入 ,以科学和实践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不断加强 ,促进了景观生态学新的学科生长点的形成和发展 ,主要包括水域景观生态学、景观遗传学、多功能景观研究、景观综合模拟、景观生态与可持续性科学。[1]

艺术学

艺术家最早将景观作为美丽自然风光和风景画面的表现与再现,相当于风景”的含义。后来受到荷兰画家(他们把景观看作是风景画)的影响,景观被赋予更现代的含义。Harmerton 1885年给出了景观的现代用法,即特定地点所能看到的全部地表[v]

地理学

地理学家将其定义为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是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vi]

延至于今,“景观更是被大量泛化,如旅游科学将其视为资源房地产商和城市美化者则将其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或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和小品、喷泉等的三维复合体。韦氏词典则将其定义为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总览的景象。面对错综复杂的景观概念,1939Hartshorne对由于概念混乱而引起的学科研究的复杂性进行了评议[vii] ,Mikesell则对地理学内部概念的混乱进行了批评[viii] 。为明确各景观概念间的差别和联系,俞孔坚对其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从景观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生活其中的栖息地、系统和符号4个层面探讨了其含义 [2][ix] ,。肖笃宁等则将源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的概念进行综合,提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x]

现代景观研究在延续景观的视觉意义、地理学意义、生态学意义的基础上,对景观的组成要素进行了深入剖析。尽管有人批评景观研究结构太松散,但不能否认景观研究对近代地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笔者认为景观是指不同尺度的视觉要素组成的具有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的地理实体,它小到园林小品,大到一个区域。

1.2景观文化

景观文化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文化系统,含有更多的社会文化性,不仅与社会伦理、宗教、习俗及种种观念形态有关,而且包括大量的艺术文化内容,如文学的、书画的、建筑的、雕塑的、戏剧的等[xi] 。景观文化由景观的、背景文化社会文化和阅读文化4部分组成,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和民族性特征[xii] 。就中国景观文化的基本结构和内容而言,它包括文化结构与景观类型、地理特征与人文特征、景观形态的深层哲理、景观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景观的艺术文化性方面的内容,可分为比德、畅神、言志、缘情4种类型除表层的审美心理外,还具有深层的哲学内涵,并与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有着深刻的关联[xiii]

景观与文化是互动的,文化可以改变和建造景观,同时又通过景观来表现。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得到重视。在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认与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从举办的大型学术活动中,都有景观与文化的专题讨论会。长期以自然景观为研究对象的景观生态学,1989年在荷兰召开文化与景观学术讨论会后,许多学者展开了相关研究,Naveh研究了地中海、美国东南沿海一带地域文化与景观的相互作用[xiv]Nassaueer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的4个主要文化原理[xv] :

1) 人类对景观的感知、认识和评价直接作用于景观,同时也受景观的影响;

2)文化习俗强烈地影响着居住地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空间格局;

3)对自然的文化感知与生态功能无关;

4)景观外貌可反映文化准则。

文化造就了各种景观,而景观也影响文化,相互间形成一个反馈环[xvi] 。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将景观、文化景观及景观文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归结为:

http://s11/mw690/001QEcvkzy6JCMvt7V8fa&690

2.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景观整体含义中的一个支系,早期被人们称为历史景观,与人为景观或人文景观具有词义等同性。文化景观在强调其地域整体性的同时,更强调综合性,文化地理学意义下的景观内涵不仅具有了自然属性、文化属性,而且具有了空间属性。

2.1文化景观发展演变

文化景观概念的提出,源于德国,19世纪下半叶,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在其《人类地理学》一书中,第一个提出了文化景观(当时称为历史景观)的概念,并强调了种族、语言和宗教景观的研究以及文化传播的意义。1885,温默在其著作《历史景观学》一书中提议,要把注意力集中于景观的全貌,提倡景观内涵的自然与人文意义的兼容并蓄,体现了地理学的整体精神。德国地理学奥特·施吕特尔认为,景观分为原始景观和文化景观,1906年他提出了文化景观形态的概念,认为景观既有它的外貌,在它背后又有社会、经济和精神的力量。世纪上半叶的许多德国地理学家都认为,研究原始景观向文化景观变化的过程是研究人员的中心任务。乔丹认为文化景观是文化集团在其居住地域上所创造的人为景观。德伯里则指出文化景观包括人类对自然景观所有可辨认的改变,包括地球表面及生物圈的种种改变

对文化景观理论贡献最大的人物,当推美国地理学家卡尔·索尔,继承和发展了德国人的文化景观概念。1923,他在贝克莱大学就职地理系主任的演说中指出人类按照其文化的标准对其天然环境中的自然和生物现象施加影响,并把它们改变成文化景观”,主张地理学者应致力于探讨人类文化与景观间的相互关系,即研究景观的形态,1927年他对文化景观下的定义是附着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的形态。主张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区域地理的特征。

波格丹诺夫把文化景观解释为人类积极地有目的地参与而形成的景观,而改造了的文化景观则是在非对抗性人类集团所掌握的高度科学基础上,人类有意识改变的景观

我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奠基人李旭旦教授认为,“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夕。综上各种定义,王恩涌认为文化景观是指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之上叠加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形成的景观。

以苏尔为首的伯克莱学派引导人们用发生学方法研究历史文化。美国地理学家、苏尔的学生D.Whittlesey首创相继占用”(sequent occupance)一词,并分别用一个模型和一个实例研究来说明。他在新英格兰地区的实例研究中创立了形式一阶段序列:印第安人居住时为从事采集的原始森林欧洲迁移来的农民把低地开发为农田,在山坡草场养牲口现代经济改变又把它盖上森林次生并养些牲畜他预言第四阶段将以林业为主要活动。在他看来,每一个阶段或人类占用世代都与人类的祖先和后代联系在一起,并认为阶段演化是内因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一概念容易被其他人采纳,因而提出后不久就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研究。

二战以后,德国地理学家认为社会地理学的目的在于解释文化景观,明确主张景观变迁的主要力量是人类集团的态度、目的和技能S.Passarge曾找出解释自然景观变化的四种空间动力”,即区域、人、文化和历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