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浑河晚渡”美景再现

(2018-12-09 15:36:08)
标签:

浑河晚渡

十里城南

轻舟千帆

波光粼粼

鸥鹭竟翅

分类: 乡情未泯
http://s1/mw690/001QDKNwzy7pPIKdvCE10&690

“浑河晚渡”美景再现

 

古老而美丽的浑河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早就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并留给后世极其丰厚的物质及精神财富。其中包括“浑河晚渡”这一著名景观,三百多年前就已名闻遐迩。据沈阳史料记载,康熙年间十六景、同治年间十景、光绪年间八景,一直到清末八景、民初八景、伪满八景,“浑河晚渡”都名列其中。

光绪初年,盛京诗人缪润绂有一首咏《浑河晚渡》诗写到:“城南九里余,行行唱官渡,河势东北来,风涛载行路。沙岸人换舟,波明起鸥鹭,车马何苍黄,欲驻安能驻。双桨划如飞,残阳下高树。”说的就是浑河官渡,即现在五里河南浑河大桥一带。诗句生动描绘了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过尽千帆,商旅羁縻,一些达官贵人在此下船后,又改坐轿或骑马入沈阳,这个时期的浑河“官渡”口岸,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现在的胜利桥、铁路桥西也称为浑河晚渡公园,立有一座石碑记载了浑河晚渡遗址,那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浑河曾是水族繁多、水产丰富、水质清澈的河流,也是古代最为繁忙的河流之一。当时,浑河上没有桥梁,不仅两岸往来,全靠船只摆渡。而且,浑河渡口还是沈阳下辽河出渤海的水运门户。当年,浑河北岸曾有七间房、石庙子、古木场、浑河官渡、望北楼、十里码头、骡子圈子、叆鸡堡等渡口。夏日的运货商船,冬季的载重爬犁,将浑河延伸向四面八方。稍远的年代,漫步浑河之滨,能感受到那如惊雷似奔马的磅礴气势, “浑河晚渡”成为盛京八景之一被赞美。 “暮山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下空林外,人来古渡头。微风飘短发,纤月傍轻舟。十里城南外,钟声咽戍楼。”这是清代诗人戴梓在《浑河晚渡》中生动描绘的浑河古渡夕阳西下时,两岸林树茂密,河中波光粼粼、鸥鹭竞翅、船桨如飞的繁忙景象。

现在,最能体现当时情景的当属罗士圈(曾被称为骆驼圈子、骡子圈子)渡口(码头)。三百年前,这里逐渐形成了一大两小三个码头,兴盛时大小船只多达上千。渡口北岸也演变成为热闹地段,有说书唱戏的、打把式卖艺的、卖日用百货土特产的,还有随之衍生的各种运输方式,人挑、肩背、驮运、拉洋车的等等。

穿越数百年,我站在浑河岸边,用目光抚摸这一切。滔滔浑河水,烟波浩渺,夕阳正嫣然晚照。一河清水流,万点杨花坠。情风万里长,渺渺无天际。暮山衔落日,晚风吹人醉。回望渡口,“浑河晚渡”牌楼耸立坝上,醒目耀眼。一座“浑河晚渡”亭子,飞落岸边,亭亭玉立。几艘木船停靠渡口岸边,满载着苍桑,述说着历史。 

如今,“浑河晚渡”已开辟为一处胜景,昔日辉煌吸尽江山浓绿,唯夕阳染一河碧水,水边林下的晚渡依旧迷人。“凭风览胜”,“沈水连舟”,“晚寺听钟”,“缆桩拾遗”,“繁市集商”,“芦苇蹁鸥”等多个景点散布其间;沈水阁、晚钟亭、临风亭、晚渡亭、忆泊亭五处主题亭台点缀其中。滨水沿岸打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带状公园,多处生态湿地、观景台、木栈道等,形成了生态、宜人、优美、休闲的滨水文化景观。


http://s14/mw690/001QDKNwzy7pPIKtAvjdd&690

http://s7/mw690/001QDKNwzy7pPIKDBR4d6&690

http://s13/mw690/001QDKNwzy7pPIKWr5Wac&690

http://s1/mw690/001QDKNwzy7pPILbc5Of0&690

http://s5/mw690/001QDKNwzy7pPILP9nS04&690

http://s1/mw690/001QDKNwzy7pPIMpK5W20&690

http://s14/mw690/001QDKNwzy7pPIN3yNf2d&690

http://s8/mw690/001QDKNwzy7pPINHSLBd7&690

http://s10/mw690/001QDKNwzy7pPIOERyVe9&690

http://s15/mw690/001QDKNwzy7pPIP7qACfe&690

http://s9/mw690/001QDKNwzy7pPIPvwjS4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