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2013-02-08 09:36:32)
标签:

朝圣之旅

新昌行之大佛寺

分类: 天南地北

http://s14/mw690/64f73fa2gd7895ad6d0bd&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从南到北,不远万里,不为旅游,不为观光,

只为心中,那一份念想,那一份佛缘!

 

结束了如蜻蜓点水的沪、苏杭、宁锡的六天江南游。带商业气味的游览,让团里的其他国家的游客大都选择留守,各自展开悠闲、自在的上海观光。心中的理念牵引着我们不羁的行色,朝圣的步履。依原定计划,踏上这次北上的最主要行程---新昌。12月23日,一如往日起了个早,用罢自助早餐,整理行装,一对才相处六天来自美国旧金山的上海夫妇热心帮助下,叫来了一辆的士,我与先生以及两孩子,就从浦东直奔上海南站前往新昌。尽管黄钟居士曾建议绕道去绍兴看看,一到南站,20分后就有一班直达新昌的巴士,就不假思索奔向主题。

 

几个小时后抵达新昌,一下车,就看到黄钟居士翘首在下车的人们中,试着辨认寒江雪的身影。我赶忙叫了一声,便把手伸向黄钟,迎接我的是一双微冷的手,想必和竹叶一叶居士已在冽冽寒风中等候多时。不由想起一到上海,黄钟一路关心电话、短信不断,心里一阵感动。冰冷的手,传递却是一颗温暖的心。

 

或许是领教过我临行前的几番坚持,这次黄钟也不再劝说我改下榻白云山庄,一切遵从自己老师的嘱咐和我的意愿,竹林居士驱车直接把我们带到泰坦,这座自己佛学导师---新昌故雨老师,曾经来新昌入住过的酒店。

 

 

http://s4/mw690/64f73fa2gd4f59011a663&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第二天,按约定时间出了泰坦酒店,坐上竹林居士的车一路向大佛寺驶去,看到风景区大门牌坊下和值班人员聊天等候的黄钟,惊讶地发现,与新昌故雨老师有着很深佛缘的新昌大佛寺,竟然是错落在大街闹市之中,可谓是闹中藏幽。

  

 

 

http://s7/mw690/64f73fa2gd6c0e71ead76&690故雨润心(一)" />

 

拂动的温度还在梦境中打转,草地和树叶上铺着一层淡淡的白霜,心中的悸动已在晨风中掠过阵阵清凉。阳光漫过头顶在身边倾下的光芒,携来清晨好天气,与心相约在澄澈的雨后初晴,一如佛光注照。天地间似一朵亘古纯净的淸莲,悄然绽开。熹微的升腾已然召唤着我的脚步,我心怀已久的向往,用心声不断拉进与您彼此间的距离。

 

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左边峭壁上镌刻着一幅巨大的“佛”字,顶天立地,蔚为壮观,是悟公上人手迹。佛字下面还有一个用石头堆放的“心”字,寓全心即佛,“是心作佛”的佛理。修行修心,心是所有行为及果报的根源,心无邪思,意无邪念,心正则邪不侵,心即可清凉常自在。对凡夫俗子来说,少一些、贪心、嗔心、痴心,多一些慈悲心、清静、宽容心。

 

 

 

http://s1/mw690/64f73fa2gd4e0268c4a10&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佛心广场一旁照壁上刻的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孟浩然《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石壁开金像,香山绕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夕岚增气色,余照发光辉。

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诗中的石城寺指的就是现今的大佛寺。早在南朝齐粱之际,就已经开凿弥勒佛像了。这首诗,写的就是大佛寺清幽的环境,以及礼拜大佛的盛况。诗中描绘大佛寺周围环境优美,青竹古柏,楼台参差。晚拣霭雾,夕照青晖,使这座禅院,更是显得古朴幽深,肃穆庄严。

 

诗人亲身感受当时礼拜大佛盛典,有若当年弥勒降生,令人心向神往,欲想借助八功德水,洗濯自己身上所沾染的凡尘,洗涤自己的俗心,步入入禅道,共沾清芳。诗人不但向世人展示一个幽静美妙之境,还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珍稀难得的佛道禅意境界。

 

书法为当代书法家朱关田的手迹。

 

 

http://s12/mw690/64f73fa2gd6c28105cffb&690故雨润心(一)" />

 

寺前一对石雕狮子巍然端坐于大门两侧,威严地守候这一方土地,风雨无阻、淡定自如地望着朝来夕去的善男信女。

 

我用真诚的目光借清风一拂,那高挂的“大佛寺”标志的匾牌,带着几分拂不透的禅意,似有一个邀了千百年的约,清平脆仄的等我来赴。

 

 

http://s2/mw690/64f73fa2gd4bb9f4cc751&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寺门内的大佛寺石碑立在一旁,默默坚守自己的岗位。心中带着一抹阳光,让石头都有了微笑的温度,我是一个想家的红尘路人。

 

 


http://s16/mw690/64f73fa2gd4bba6d2914f&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穿过寺门,只见一个放生池,池面开阔如湖,岸边一排古樟横斜,那张开的茂密树桠低得掠过池面,直朝着寺宇的方向延伸,一如虔诚的佛子朝拜佛陀而摊开迎接的双手。

 

 


 

http://s3/mw690/64f73fa2g7bf42b5056e2&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天光云影,古树青山,幽静开朗,心旷神怡。放生池古樟横斜的对岸,正对的黄墙上,是悟公上人的兰札体"六字大明咒"梵文书法墨宝。“嗡玛尼巴美吽”如佛慈悲引路,慧灯高照驱凡愚,消罪灭障铺坦途,同生共往极乐佛土!


 

http://s1/mw690/64f73fa2gd4f6d24884e0&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碧绿的放生池,水面映照着两面青山、四面绿树环绕,南面岩壁上“南无阿弥陀佛”为弘一法师手迹,“放生池”三字,都据说是钱思廉所书。钱思廉,不知为何方人氏?百度和谷歌搜索查找均无此人,有点奇怪!


 

http://s13/mw690/64f73fa2gd4bc66df138c&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池左边是大佛寺的开山祖师昙光尊者的舍利塔。昙光,东晋高僧,有“习禅之祖”之称,世寿一百一十岁,在大佛寺驻锡53年。

 

《高僧传》里有专门介绍:东晋永和初年(公元345年)昙光来此,见这里群峰对峙,幽谷奇深,心想是释家理想的栖修之地,便依崖结庐渐为寺舍,号“隐岳寺”,然后再逐步扩大,民国后成为如今现在的大佛寺。



http://s7/mw690/64f73fa2gd6c17fb45d46&690故雨润心(一)" />


一曦晨阳吐露优雅,洋溢着一丝丝光芒。一阵细风轻抚,一缕柔情荡起涟漪。一边聆听黄钟介绍,一边悠闲地观望。

 

竹林一叶泊好车,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急着叫住黄钟,一面用带有浓厚的新昌方言的国语传递着信息,半听半猜听懂了,老师的知交陈会计知道我们到来,正在里头等着我们。黄钟叫嚷“您把我游览计划全搅乱了。”看他认真的那个样子,我不由地笑了,于是与大家一起加快了步伐,穿过这道已留有岁月斑驳痕迹的“石城古刹”石门,向深处走去。

 

“石城古刹”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题。石门两旁楹联柱对,刻着“晋宋开山天台门户,齐梁造象越国敦煌”据说是由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进士——上海的苏局仙老先生103岁时所写,由新昌县一位老诗人陈山所撰。

 

 

http://s14/mw690/64f73fa2g7bb288db940d&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当时只是忙赶去和陈会计会面,此地就呼啦而过,就没有拍摄,记得这张是出来后再返拍的。一边聆听,一边观看,一心两用,或许是只缘在此中,所以现在回想起来,对寺里的一些景点方向感不很清晰。因为注意力集中顾着听别人说话,就没留意周边的环境了。其实人在对周边的事物,或是修学,何尝不曾遇到这样境况。其实在迷中,只要时刻提起觉性,一切就会清明开来。


 

http://s6/mw690/64f73fa2gd70234eec485&690故雨润心(一)" />

 

一道黄墙黑瓦的通道如时光隧道,直径通幽带领着我们的脚步,通向那即将揭开的历史序幕。

 

 http://s13/mw690/64f73fa2gd7897648629c&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长廊对面峭壁上,悬嵌着清代涂鸿占所书写的佛号,提醒过往的人们心中谨记着这句佛号!

 

   

http://s4/mw690/64f73fa2gd4f727374143&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在寺里的办公室,陈会计接见了我们这一家远方来客。始料不及的是,陈老的国语比竹林一叶还难懂。黄钟提议由陈老亲自介绍大佛寺的历史渊源,一行人边走边聊步朝大殿走去。而我洗耳恭听的当下,尽量用心捕捉陈老的每个单字,原以为黄钟的国语不好听懂,遇到竹林居士我没辙,结果陈老尤甚。听不懂,有时反应不过来傻傻的感觉,让我心里一面歉疚,一面尴尬,感觉失礼。一旁的黄钟偶尔过来用他本就没法全部听懂的国语帮忙,这点倒是为我解了一些困惑。不过心里也纳闷,这么多年,老师平日里是用什么方式和这些故交、同门师兄沟通交流的?或许老师家乡的温州话和新昌话相近,没有交流障碍吧。心想应该是!

 

 

http://s8/mw690/64f73fa2gd4bc27117067&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大雄宝殿的弥勒石佛,可以说是新昌大佛寺全寺最最负盛名的,也是最有特色的古建筑。外建五层高阁,里面供奉着一尊已有1600多年历史,高达16米的弥勒石像,被誉为江南第一大佛。

 

石雕弥勒开凿于南北朝齐梁年间(486——516年),前后营造三十多年,整座大殿飞檐挑角,古朴雄伟,被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赞为“楼台世界稀”。

 

五层楼阁有五块悬匾,最上面“逍遥楼”是唐颜真卿的真迹。第四层为僧莲根书的“弥勒洞天”。第三块悬匾上写着“三生圣迹”,记述的是江南第一大佛在开凿的过程中流传下来的一段佳话,也概括了大佛成像的历史过程。根据史料的记载,是由僧护、僧淑、僧祐三代高僧,一共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雕凿而成。“三生圣迹”,就是指这三位高僧锲而不舍地雕凿石佛的历史。    

 

 

 

http://s10/mw690/64f73fa2gd52c58b93259&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我拾起对往事的念想,抖落了一路风尘,只想朝您曾走过的路,不顾风霜细雨直奔新昌,这里仿佛有您在前方为我领牵一盏星光。我用一片至诚轻叩这扇门扉,迎接我的那份明亮,是我记忆里曾经渴求的向往。

 

 

 

http://s5/mw690/64f73fa2g7be6a0f0ba94&690故雨润心(一)" />

 

 大佛殿第一层的匾额题字,是经学大师俞樾书写的“大雄宝殿”。

 

 

 

http://s3/mw690/64f73fa2gd50926a17492&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迈入大殿,映入眼帘的是倚岩凿成的高大巍峨、气势磅礴、金碧辉煌的弥勒大佛,高15.6米。耳长2.8米,两膝相距10.6米。即是被誉为江南第一大佛的弥勒座像。弥勒石佛端坐在悬崖峭壁中的石窟内,整个大佛与山岩连成一体,虽然历尽了1600多年沧桑,而石佛宝相依然庄严俊逸。

 

大佛跏趺而坐,面部端庄慈祥,方颐薄唇,两耳垂肩,秀骨清相。雕琢衣着绉褶,线条自然流畅,微微上扬的嘴角,流露淡淡的微笑。瞻仰者不论从大殿的哪一角度仰视,石佛的目光都慈悲凝视着大千世界芸芸的每一位众生。佛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历史悠久,令人叹为观止!

 

面对慈眉善目、庄严宝像,我虔诚合十、朝拜、问讯!

 

清香漫溢中,我轻轻追溯着生命和历史的两端。我知道,我慢慢翻开的扉页是如此的厚重,更在柔情的触摸下,那些雌伏于心底里的感触应声而起。连那些长久沉默着的字句,也被我一一点燃。

 

八十年代末,正是我即将远渡重洋就学,却身无分文,一筹莫展、孤单无援的日子。

 

当年的万元户,便是如今所谓的大款。那时国内银行挤兑的风波再三而起,银行现钞支取都被严格限制。百万即便不是普通人家,也该是怎样的一个数目?八十年代末,大佛寺里这尊“江南第一大佛”大修,用的就是老师您的这份虔诚愿力。

 

早年不为人所道的艰辛岁月,造就了您的刚毅。苦风酸雨的日子,让您把人生坎坷之路拓成了菩提大道!

 

迈朝跨代的穿越古今,我无以探知您当年的情怀,只知您和佛有缘,想圆心中的一个梦!

 

而您所舍的何止是百万巨款,您所展现的更是一份豁达!一份虔诚!足以澄澈了所有人的心房与灵魂!我自惭形秽,只能永远谦如学子!

 

 

 

 http://s8/mw690/64f73fa2gd5092a68a7e7&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悬在头顶的灯光闪烁着光明与宁静,烟火和蜡烛在大殿里氲氤回忆着曾经。您捐赠贴金后的石佛流金异彩,静穆没有半句言语,我纵然有千言万语,这时只能静静地用心翻阅着历史典章。

 

我默然合十倾听着寂静,把我心中的美好安放在佛的面前,一如迷途归家的游子。柔长舒缓的沉默中,眼中的温润悄然滑落,却被一旁的竹林居士摄入了镜头。往事浸润着我,穿越了起伏不平的沉思,悉心清点被感动的一点一滴,一一珍藏! 

 

身后传来了陈老的说话声,指着大殿佛像的左前的位置告诉我们,那里就是当年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坐化的圣地。古刹梵音,远事近人,故雨润心无声,面对大佛,我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

 

 

http://s6/mw690/64f73fa2gd6c0fc1b0225&690故雨润心(一)" />

 

去过寺院的人都会发现,在佛陀身边,常有十六位或十八位形态各异的阿罗汉。他们是遵循佛陀嘱咐,在佛涅槃后一直住于世间、护持正法的圣者。若常祈祷他们,有助于十方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利益众生的教法得以广弘。

每一尊罗汉的背后,都有一个修学成道的故事;每一尊罗汉,都在坚守着一份护法职责。

 

 

http://s8/mw690/64f73fa2gd4bb987aabb7&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紧贴大殿门外墙上立着一块的石碑,上面隽刻着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智者大师在尘世的最后一刻的历史碑文。

 

 

http://s10/mw690/64f73fa2gd6c11f66a049&690故雨润心(一)" />

 

心脉贯通在缤纷的腊梅清香中回望古今,也想起了吟咏“疏影横斜”的隐士,只有幽独闲静、神清骨秀的风韵与您的禅意风采,飞扬在我心领域。诚意殷殷的期盼,仰止高山,暗香盈袖,承载古刹清凉的禅意,沉思在寻您东南佛国的意境里。您传奇般的梵行若悬挂在枝头上皓月,冰心绝俗的清亮,灿烂了我心中的影像。

 

 

 

http://s2/mw690/64f73fa2gd4f6b3e99211&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风霜雨雪轮番去,笑看梅花香如故。大殿门外石柱依然挺立,支撑着岁月的侵蚀。

 

 

http://s12/mw690/64f73fa2gd6c1313acaeb&690故雨润心(一)" />

 

从大殿望外,满树的清香飘逸着您曾经的风采,述说每个故事章节的芬芳。

 


http://s4/mw690/64f73fa2gd4f7363c6d43&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这里的平台,留有您曾经参拜大佛的足迹……
 

 

http://s1/mw690/64f73fa2gd7026cac9250&690故雨润心(一)" />

 

从对面平台角度看,清代晚期重建,八十年代末大修,弥勒石佛外殿阁。殿倚崖作势,靠窟构殿,五层殿阁倚锲仙髻岩前,佛龛共大殿浑然一体。



http://s12/mw690/64f73fa2gd6c1e6228c9b&690故雨润心(一)" />

 

与弥勒石佛大殿遥遥相对的一座阁楼上,有弘一法师的草书真迹“天然胜竟”。

 

 

 

http://s15/mw690/64f73fa2gd4e41db4961e&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从大殿右侧绕到凿大佛岩崖上,有开山祖师昙光的隐岳洞。途径一的庭院,大门紧闭,显得有点神秘,可近不可进。


 


http://s12/mw690/64f73fa2gd492efcfdf7b&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从岩崖的斜径回望紧闭的院落,清幽空无一人,两层楼阁,只有里面的一扇门开着。

 



http://s2/mw690/64f73fa2gd7027d73ad51&690故雨润心(一)" />

 

沿石阶绕上到岩崖一开阔处,别有洞天。洞窟已修建成亭阁楼榭,一新一旧,看似这般情况,早些时候的模样已然无法追寻。不知道当时老师住宿一晚的,是不是那间红色亭阁?

 



http://s3/mw690/64f73fa2gd6c2a57b6182&690故雨润心(一)" />

 

在隐岳洞前新建的平台上,回望来时的黄墙黑瓦筑成的长廊通道,墙外山上毛竹婀娜,迎风姿展。

 



http://s12/mw690/64f73fa2g7bb2751be2eb&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隐岳洞的左侧“古濯缨亭”,说的就是这里。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现在为新昌佛教协会所在地。


 


http://s15/mw690/64f73fa2g7bb27749028e&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古濯缨亭”的右边,有个不深的岩洞旁边,上面依稀可辨认“天柱屹然”四字石刻。难道这里就是开山祖师昙光大师的隐岳洞?

 

 


http://s4/mw690/64f73fa2gd4f8b2732e73&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据自己的佛学导师---新昌故雨老师说,那朱熹所植的老梅所对之洞窟,则曾留宿一宵,夜有奇梦,第二天也就是老师正式成为白衣的一天。猜想,指的可能就是这个已修建成阁楼的洞窟。

 



http://s3/mw690/64f73fa2gd6c1596d8fd2&690故雨润心(一)" />

 

“朱梅”顾名思义就是红梅,我到处寻找观望。而今,不见朱熹手植的朱梅,唯见腊梅竞相绽放,吐露芬芳。心里一番感慨油然而生,故人不知何处去,独留梅花自芳菲。

 

现在突然醒悟起来,“朱梅”不就是朱熹亲植的腊梅,冠以“朱”字而为朱梅吗?老师所指的老梅,如果还在的话,估计这棵便是。如果是,此树曾经芬芳过古人,也继续为今后来人留芳……

 

 

http://s4/mw690/64f73fa2gd4f938fca1c3&690故雨润心(一)" TITLE="新昌古刹 故雨润心(一)" />

 

走出这条黄色长廊仰望半坡上的“隐岳洞”与“古濯缨亭”。那里,有老师不可思议的一夜,让老师从此改变生命轨迹的起点。

 

当然,生命无论怎样的激情和穿越,都需要经受灵魂的考验。而在无数次的灵魂对撞中,终会崩裂出一些火花,而照亮了宁静以致远的脉络,从此通向新的里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