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军政府1角,2角银币铸量之迷(转载)

(2010-02-24 18:43:41)
标签:

杂谈

分类: 收藏
    四川军政府银币1,2角银币的铸造量问题。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二。第一种说法是1角铸量约37万枚左右,2角铸量为9万左右;第二种说法是1角铸量是3.7万枚左右,2角铸量是1.9万枚左右。这两种说法都有文献记载说明。现在,我们就简单的就这两种观点来进行分析:
  这是支持第一种说法的:1角铸量37万,2角铸9万。A表:
http://img.coinsky.com/upload/bbs/337/337193_61b054e7509547ae728678a2509d847a.jpg
  这是支持第二种说法的:1角铸量3.7万,2角铸1.9万。B表:
http://img.coinsky.com/upload/bbs/337/337193_e03359fe4ed477ad7486fa72366518a2.jpg
  这张图需要说明的是:因为牵涉到中华民国元年到底应该是1911年,还应该是1912年的问题,而图中仅1912年银币铸量才应该是军政府银币铸量。因为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是1911年11月爆发的,1912年4月成都造币厂才开始设计铸造汉字银币。1911年则不可能生产军政府银币,所以1911年所显示的铸量则应该是清朝度支部四川银圆局所铸造龙洋辅币的数量。
  下面就两种说法进行比较:(为了描述方便,第一种说法为A说法,第二种说法为B说法)
  根据赵博士关于现在实物发现概率观点来看,历经战乱及各种运动、银行库存、民间秘藏等因素,他认为目前市场上军政府2角的发现概率和贵州竹子币相当,对此,我有点不同的意见,竹子币是很稀少的,而2角则要多许多,所以我觉得应该和贵州汽车币发现概率相当还比较恰当。1角的概率则要大许多,从概率上看至少应该有10-15万以上的量才显得合适,显然A说法9万及37万的铸量较为符合,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1角的37万量是不是也太大了点?而B说法的1角的3.7万的量是不是又太小了点?
  通过研究支持这两种说法图片资料,我发现一个规律,这两张表也有相似之处,那就是这两个表关于1912年1元主币铸量有惊人的相似,都为2866988枚;5角币的数量也很有趣,A表(146916枚)刚好是B表(73458枚)的两倍;1角的铸量从数值上看则差别很大,但从数字上看又很相似,似乎是一个小数点级的误差,A表为370561枚,B表为37056枚;2角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差别就有点大了。到底谁是真正的正确答案?恐怕目前尚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从货币发行规律上来讲,根据成都造币厂厂长张民岩的回忆录(《成都文史资料选集》第三辑)所描述“成都造币厂自开铸到1923年,基本遵守《国币条例》,辅币铸量不能超过主币的10%(又记得是30%)。”通过该文所提供的数据计算,当年主币铸造量280余万枚,按10%的计算应该是28万枚以内,按30%计算应该是83万枚以内。根据规定,这个计算数据应该包括5角,2角,1角,那么我们试把A、B两种观点的辅币计算一下总数:A为613427枚,B为129704枚。辅币铸行标准到底是10%还是30%?我查阅了手头其余资料,似乎历史想和我们开个玩笑,在一篇文章中发现《国币条例》清楚的记载“辅币的铸造数量为主币的20%”,于是重新计算,符合标准的辅币铸造数量应该是56万枚以内。那么A说法就明显超标了,但超过的部分不是很多,也就4万余枚,所以不能完全否认它,因为事在人为,谁知道当年处在一个军阀统治下的四川是什么样的情况。
  而从当年成都造币厂的生产能力上来看,A说法当年共铸造了341万枚左右的银币,B说法当年共铸造了292万枚左右的银币,但这只是银币的铸量,还不包括当年该厂铜圆的铸量。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汉字银币是1912年4月份开始生产的,所以铸期到1912年底只有短短9个月的时间,所以根据资料所显示当年的生产能力、银料来源,结合当时四川经济等情况,种种迹象表明B说法的数量则比较客观,也符合当时实际生产能力。
  这个帖子发表以前,我曾经咨询了泉盲老大的意见,他提出了一个被我忽略但又很重要的情况:从目前已经发现的军政府1角,2角实物版式差别不大,基本上正规厂版版式都差不多。从这点上可以判断,铸造所使用的模具也就是那么1-2套,这也间接的证明了当时的铸量不可能太多。
  四川军政府1角,2角辅币为什么只铸造了一年(实际情况只铸造了9个月左右),第2年(1913年)就停止铸造了呢?我猜想主要还是因为铸造该辅币获利不多,而且在市场流通中不畅所导致。铸造小银币不能赚什么钱,这已经是金融界的共识;流通不畅则主要是当时还流通比其价值低的货币—铜圆和清代制钱。贵重商品购买不便,便宜商品市场找补不便(当时银铜每日换算比例都在改变,就像今天的外汇一样)等种种原因可能促使当局停止铸造,从而能让我们在今天有幸拥有这一对汉字银币珍品。
  关于四川军政府1角,2角的铸造数量之迷,在没有最新最可靠的资料前提下,目前恐怕只有揭开冰山这一角。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证据来揭开这一百年之迷。
  以上仅仅是个人观点,希望广大泉友探讨。

  经过KSM老师指正,发现B表的单位表错了,B表的单位应该是“元”,而不是“枚”,所以经过换算,已经能证实这两张表的数据是完全一致的。综上所述:四川军政府1,2角银币的铸量分别是37万余枚和9万余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