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可以喝的古董——故宫的国宝“万寿龙团”金瓜贡茶及

标签:
转载 |
故宫国宝,最久远的贡茶—万寿龙团。存世仅两个
http://www.sanzui.com/bbs/attachments/up/1/8/0/7/6/173306.attach
清宫百年普洱茶膏贡品实物及简介。
http://www.sanzui.com/bbs/attachments/up/1/8/0/7/6/173316.attach
在西方愚人节的今天。故宫国宝来到佛山的茶博城展览了。
一场秀一次炒作——目的是为了思茅市改名普洱市。
展出的都是绝品,也是现在确知身份的普洱茶古董——原来据说只有两个的“普洱茶太上皇”万寿龙团(又叫金瓜贡或人头贡)之一和一筒凤饼及一盒茶膏。能看到这些真实的茶古董觉得实在万幸。兴奋之余又不禁想起这些宝物为何如此轻易就出宫?虽然故宫宝物曾有过两次大转移,第一次为了避免日寇入侵在1933年南迁,因为工作人员和有关人员的赤胆忠心国宝完壁归宫。第二次不说了,到网上查查台北故宫的简介就行了。那么这次出巡又为何来?安全措施如何?
但无论如何。既然已经出巡且看到了就与茶友们分享才是正道。
相较国宝出宫这个事情本身,一路来石破天惊的新闻就微不足道了。不过也附如下:
1。万寿龙团这份重2.5公斤、市场估价超过580万元的御茶是经故宫博物院特批“出宫”的,此次将在国内8座城市停留。一百多年历史的“万寿龙团”外,市民还能看到清朝雍正皇帝御批设“普洱府治”的进贡清单、钦点普洱茶为贡茶的奏折,以及当年贡茶实物茶饼、茶膏各一款。这五件国宝还将参加“百年贡茶,回归普洱”广州恭迎瞻礼系列活动。为保安全,组织方为团茶、茶饼、茶膏三件国宝买下了1999万的巨额保险。
不知道是谁估价的?出宫巡礼是谁授权的谁又有权?看来他们要去泰姬陵认真学习一下了。
2。据了解,将重返普洱的“万寿龙团贡茶”,重约2.5千克,被专家称为中国茶品之冠。“‘万寿龙团贡茶’是中华茶文化的瑰宝,历经一百多年仍然保存完好,外观端庄,色泽明显,世所罕见”。据普洱市委常委、思茅区委书记张善强介绍,像“万寿龙团”这样的百年普洱贡茶,在故宫仍有不少存量,经过权威机构考证认定,是目前惟一能够验明正身的古董级贡茶。张善强说,普洱茶的最大特征是越陈越香,是“可以喝的文物”、“会呼吸的古董”。
从当年见证人的说法是只有两个,怎么现在冒出不少了?
3。普洱金瓜贡茶,是现存的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在港台茶界,被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目前,金瓜贡茶的真品仅有两沱,分别保存于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生产普洱金瓜贡茶,始于清雍正七年即1729年。当时,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县(今宁洱镇)建立了贡茶茶厂,选取原料及初制系西双版纳倚邦茶山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制人头贡茶的茶叶,据传均由未婚少女采摘,且都是一级的芽茶。采下的芽茶一般先都放之于少女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这种芽茶,经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所以人头贡茶亦称“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1963年北京故宫处理清宫贡茶,总计有两吨多。其中就有一部分是普洱茶。据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王郁风先生《普洱茶与清皇朝》一文载:“本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贡茶数吨,其中仍有普洱茶、女儿茶、茶膏。1963年故宫处理清宫贡茶2吨多。1963年10月23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北京茶厂见到这些陈年贡茶实物,普洱团茶大者如西瓜(略扁),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茶团表面有拧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茶是用布包着揉紧、干燥成型的。我曾选了一个大的普洱团茶用磅秤称了一下,重量为5.5市斤,当是清代5斤重的团茶……60年代初,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应不足,这批故宫普洱团茶,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了。我于1992年11月13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偶遇故宫老专家单士元先生,曾问故宫贡茶事,据告普洱团茶、茶膏等仍留有样品。”据称,这些普洱贡茶,曾有专家取了一些试泡,评语是:“汤有色,但茶叶陈化、淡薄”。
实物怎么非金黄色?原料为何不像女儿芽茶。
宽叶木兰化石和百年凤饼原筒实物
http://www.sanzui.com/bbs/attachments/up/1/8/0/7/6/173319.attach
图是清粉彩小茶壶实物。
http://www.sanzui.com/bbs/attachments/up/1/8/0/7/6/173324.attach
上图思茅政府做的人头茶实物。 |
http://www.sanzui.com/bbs/attachments/up/1/8/0/7/6/173329.attach
故宫实物 御批 .奏折。 |
故宫贡茶佛山展简介
http://www.sanzui.com/bbs/attachments/up/1/8/0/7/6/173341.attach
http://www.sanzui.com/bbs/attachments/up/1/8/0/7/6/173345.attach
展览简介 |
展览简介 |
http://www.sanzui.com/bbs/attachments/up/1/8/0/7/6/173362.attach
http://www.sanzui.com/bbs/attachments/up/1/8/0/7/6/173365.attach
这里可以想到一个残酷却又是真实的历史了。
中华民族赠给世界的(特别是英国)是茶——养生之瑰宝。
而当时的列强特别是英国还给我国的是什么!当然也可以看到清政府闭关锁国妄自尊大。
http://www.sanzui.com/bbs/attachments/up/1/8/0/7/6/173370.attach
http://www.sanzui.com/bbs/attachments/up/1/8/0/7/6/173377.attach
http://www.sanzui.com/bbs/attachments/up/1/8/0/7/6/173383.attach
http://www.sanzui.com/bbs/attachments/up/1/8/0/7/6/173386.attach
http://www.sanzui.com/bbs/attachments/up/1/8/0/7/6/173503.attach
-
1。三位专家开汤审评思茅百年普洱贡茶思茅日报
一百多年前的普洱老茶今天是否能喝?滋味汤色究竟如何?在北京茶叶总公司日前举行的皇家贡品百年普洱专家论坛上,茶叶专家们初步解开了这个谜团。论坛上,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名誉院长骆少君,云南农业大学教授、云南普洱茶研究院院长邵宛芳,云南省茶叶协会副秘书长、国家高级评茶师张勤民畅谈了两天前审评四款老茶的体会,回答了很多人关心的普洱茶话题。
思茅市委副书记朱飞云、思茅市委常委、翠云区委书记张善强,北京宣武区副区长李岩参加论坛
“百年贡茶回归普洱”活动正在北京如火如荼举行,3月19日下午,从故宫恭迎出“万寿龙团贡茶”、七子饼、普洱茶膏及进贡奏折开始在马连道展示,展厅即设置于北京茶叶总公司的茶道馆。借此良机,北京茶叶总公司也拿出珍藏多年的镇家之宝进行首次对外展出。展品包括金瓜茶、千两茶、饼茶三款老茶,以及1993年的普洱方砖茶。
据北京茶叶总公司老职工回忆说,金瓜茶原来珍藏于北京故宫内廷,1964年由故宫转出,其间经历种种坎坷,颇富传奇色彩。3月中旬,北京茶叶总公司邀请骆少君、邵宛芳、张勤民等专家进行了审评。
参与审评的专家介绍,金瓜茶表面光滑,色泽红褐,原料细嫩,能够看到很多芽头。从外观上看,金瓜茶做工精细,原料为大叶种晒青茶,保存的时间已经很长。金瓜茶现在重量为2418克,估计的原来的重量为2500克,
在审评中,采用花茶和绿茶的品评冲泡方法,用标准审评杯,未经洗茶,经3分钟沏泡,连续泡了三泡,汤色红艳明亮,表现稳定。第4泡时,汤色稍微偏淡。说明茶叶内含物质丰富,茶质优秀。金瓜茶的香气陈香明显。滋味陈韵明显,有一定的浓醇度,并不是淡而无味,没有任何异味。叶底光泽度好,柔软细嫩 据了解,北京茶叶总公司的金瓜茶是第二次审评,此前在2004年9月13日品评过一次,邀请多位茶叶专家参加,均采用花茶和绿茶的品评冲泡方法,用标准审评杯,未经洗茶经3分钟沏泡,沏泡后带有明显的陈香气,没有异味。
2.皇家贡品百年普洱专家论坛3月20日在北京茶叶总公司茶道馆举行,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骆少君,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院长邵宛芳,云南省茶叶协会副秘书长张勤民等业内专家,就北京茶叶总公司所藏清代宫廷贡茶开汤审评。审评采用标准审评杯,未经洗茶经3分钟沏泡,沏泡后茶汤清澈,叶底完好,带有明显的陈香气,没有变质,堪称藏界奇迹。
据北京茶叶总公司高经理介绍,本次论坛是结合北京茶叶总公司收藏清代宫廷贡茶首次公开展示举办的,该公司珍藏的老茶包括金瓜贡茶(俗称人头茶)、千两茶(俗称大花卷)、普洱老茶饼、普洱方砖茶等。其中,金瓜贡茶曾多年秘藏于北京故宫内廷,1964年由故宫转交,从未公示于众。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肖燕翼曾先后两次在公开场合评价普洱贡茶:百年贡茶回归普洱这项活动的开展,是故宫博物院按照保护文物造福于民的宗旨,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弘扬中华各民族的茶文化,深入挖掘中国的文化遗产,科学地评价和研究普洱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博主07-4-1发表于三醉斋
www.yunhao-t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