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我?

(2013-04-27 17:12:09)
标签:

杂谈

分类: MINUS

4月开始实习带课,带的是中高级的语言生班。

所谓的语言生班是指不拿学位的,只是来大学学语言,有奖学金生,有各种渠道来的,不管是怎么来的,能学到中高级,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们班的学生大部分年龄20出头,也有四五十的,大学生、博士、老师……听起来满有意思的。

 

时间倒带回4月前,过了一个多月迷茫的日子。这个学期开学以后奇懒,不管是心情还是外在,天天都是不想动,每天最多的时间就是呆在宿舍床上,睡觉真是睡爽了。

 

然后带课就来了,然后就开始“忙碌”了。

 

4月之前,起床闹铃都叫不起来我,4月以后,人总是比闹铃起得早。

 

总之有事做比没事做好,有事情做以后,每天的时间就过得特别快,有时候为了准备一个语言点的讲解,都要纠结上两三天。但是我突然又变成了一个只看到眼前一寸的人。除了教课我什么都没有做,站在老师的位置上,更容易想到自己的情况。貌似光鲜的老师,除了给学生尽心尽力上课以外,我还能带给他们什么?倒是他们带给了我许多思考。

 

昨天,一个学生问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我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我”,她说这句话我想了很多天,我很想知道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当然不能解释后面一个上是fuck啊魂蛋!我说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小学中学有人管着学习生活,上大学没有了这些约束,自己事情都没有做,什么知识都没有学到,上大学让人变得很空虚的意思。

 

那研究生呢?和我一样带课的同学们,很多和我过着一样的日子,我就应该满足吗?每天讨论自己的学生很满足的样子,说到底学生们和我有什么关系?学生们帮助我成长吗?学生们帮我扫清迷茫了吗?没有!享受的还是表面的光鲜!在尽到为人师表的义务以后,我应该多想到的是自身的发展。

 

又回到比较的话题上了。和身边人比,我考的证不少,和身边的人比,我实习也有着落了,不同的是,在这些繁忙之中我仍然能感受到空虚,那种没有计划以后的空虚。听着室友打电话抱怨“这学期我忙死了,被大家选团支书,还要在学院带课,我们还有自己的专业课要上,好忙噢。”除了没当团支书,我们做的是一样的事,我没什么抱怨,大学的这点儿破事,经历过社会就明白,斗大点儿内容就能吹上天。我觉得我依然可以拖延症,每天晚上11点来灵感备课到一两点,白天下课后我依然可以神游。我不明白为什么做同样的事情我们的差距和感受有这么大。我不明白我想到那个黑洞般的未来到底是有多欲壑难填。

 

朋友说我觉得你就是一巨大的矛盾体,你说了好多事情,但是你都只是嘴上说说。

 

又回到比较的话题上。身边和我一起说要考研的朋友们,只有我自己复习了考上了,曾经一起说要研究化妆的姐妹们,只有我大学坚持上网逛网页看博客,我坚持写自己的博客,产量不多,但还未想过放弃。我暗暗想过自己算是“嘴上说说”的人里面比较坚持的了,和那些完全的空谈家比,我还是有一些成果的谈资的。

 

说我是巨大矛盾体的朋友,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也有一个朋友,在小公司上班一个月拿一千多块钱一拿就是好几年的,说过我是一个很能坚持的人的。在被不同人贴上不同的label后,我是不是该有所警醒呢?

 

有话说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这话有道理,但是不管是鸡头还是凤尾,身边都不能缺少优秀的指向标。朋友的选择尤为重要。大学的时候浑浑噩噩,能说得来的都是朋友,偏偏当时说得来的两个朋友英语都特别优秀,所以大学四年我做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从来没有中断英语的学习,我不想她们聊天夹杂英语的时候我不懂那个词的意思,也没有刻意的,只是会努力一点儿记住看到的感兴趣的单词,这成了我备考研究生的一个宝贵资源,因为我的单词量,使我只用熟悉题型就好了,并没有太花时间用在单词上。

 

所以我更应该擦亮自己的心感受朋友的话,优秀的朋友是用来点醒人的,她能看到我身上的惰性,她能用话来刺激我的神经,用打击的方式激励我。犯懒的时候懒得背泰语,现在忙里偷闲看泰语书,效果却比有大把时间的时候要好。我就是这么一个懒人,被鞭策才能激发自己的能力,人谁不是这样呢?能力是无限的,关键是做好各个阶段的准备,否则机会来了空欢喜,一辈子也只能睁眼看着巴掌大的一片天。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知道了被录取的消息,今年的这个时候,我在圆梦的校园里,能醒悟一点儿是一点儿吧,就算做个蜗牛也好,重要的是提醒自己要一直走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