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发表在2016年4月18日的新京报。
上周五北京滴滴优步出现大面积罢工,不少人打车变得困难。出租车行业常见的罢工出现在约车市场,这算是头一回。传统罢工的本质是集体违约,司机罢工却没有任何违约,他们仅仅是通过集体行动,联合议价,说是集体停运更准确一些。
这次停运的原因,是近期滴滴和优步公司削减对司机的补贴和奖励。此前动辄每月一两万、两三万的收入,如今遥不可及。对拿惯高收入的司机而言,这种落差是很不爽的,尤其辞去本职专门开车,甚至借钱买车的新司机,其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他们觉得,滴滴优步背信弃义,兔死狗烹。
昨天的媒体这样报道落寞的司机,“当初都是我们这帮司机帮他们打下了市场,现在他们有司机有用户,就不管我们死活了。”在他们看来,约车平台玩了个大阴谋,摧毁出租车和黑车之后,开始盘剥司机——20%的服务费就是证据。
这种指控纯属无稽之谈。约车司机是一个高度自由的职业,没人强迫他们干这行,干得不爽,大可卸载软件。声称受到盘剥的司机,几周之前甚至把它当摇钱树呢。约车平台长期培育市场,如今减少补贴,寻求盈利,这本身是正常之举。收入一低就放下筷子骂娘,说到忘恩负义,这些人更贴切一些呢。
网络约车进入平稳运营的阶段,司机收入多少算合理呢?
只要勤奋拉客,达到指标,获得额外奖励,司机收入再高也合理,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任何行业都会有一个收入中位数,司机恰恰不属于高收入群体。原因很简单:开车是一项技术门槛很低的手艺。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从业者会急剧增加。司机之间是竞争关系,新从业者会不断拉低收入水平——直到这个行业相当稳定。
出租车时代,司机营业收入再高,很大部分做为分子钱被收走,司机的真实收入并不高。这里谈不上剥削,出租车公司拿走的是垄断租金,司机门槛还是很低,你不干,还有很多人在排队。新技术摧毁垄断,只是让更多人进来分蛋糕。会开车的低收入者那么多,长期看这个行业的整体收入水平不会高。
削减补贴之后,有司机收入降到三四千——看起来吓人,其实是很正常的。此前动辄每月拿两三万,乃是因为行业快速发展,公司砸钱营销。不感恩就算不错了,怎能自以为是,反咬一口呢?
不管怎么说,司机意图通过集体行动获得高收入,这样做既不违约,也无可厚非。正如任何价格同盟一样,这种集体议价注定不会成功。司机之间互相竞争,部分人停运只能是成全其他人,使别人获得涨价空间。这种涨价无需谈判,软件技术会自动实现。
据说北京专职和兼职的约车司机近20万,他们隐秘分布在各个角落,互不相识,却互相竞争。一个小小的价格跳涨,就足以瓦解一场苦心经营的集体停运——受损失的只是参与者。迷信集体力量的人们通常收入不高,苦捱几天,没有收入,够他们难受了。
这次停运选在打车需求旺盛的周五下午,组织者也算是煞费苦心。滴滴优步没有经验,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以致于出现“打车难”问题。虽然司机分散,他们却采用微信群、QQ群联络,共同行动,这大概也是平台没有预料的。司机当然可以团结齐心,约车平台也会吸取教训,灵活地调度运力,对司机分化瓦解——这些都是正常的博弈。在技术强大的互联网公司面前,司机想再组织起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我想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这次停运波澜不大,也还是暴露了和传统罢工相似的一些问题。
任何罢工要想成功,一定会有纠察队动用暴力,攻击同行“叛徒”,维持“罢工秩序”。拒绝罢工者,或妥协复工者,都会遭到袭击,无论传统行业还是出租车业,这些都能看到。对于暴力行为,法律当然应当严厉打击。这次约车停运事件,参与者就在各个微信群威胁:如果有司机当天上路,他们将号召同行“扎针”,惩罚“叛徒”。虽然没有直接动用暴力,不过手段之下作,让人不耻。
所谓“扎针”,就是在约车软件任意选中起始点,司机接单后,再取消订单,予以差评、投诉。订单量和订单效率直接挂钩司机利益,这类虚假订单让司机非常头疼。退单和差评比例过多,不但影响接单,还影响平台月度奖励。退单和差评严重,甚至会被平台封禁。组织停运者正是抓住这一点,号召司机在网上发起一拨又一拨攻击。攻击的重点,是高峰期出来拉单,多赚一些钱的司机。
周五晚上,一些司机群开始传播:早高峰扎针2748685针,劝退42882司机,扎废8529位司机。这个“战果”不知真假,不过可以想象,会有大量司机害怕被“扎针”,干脆停运。这也是上周五北京打车难的重要原因。
通过恐吓来扩大影响,古往今来罢工分子的伎俩实在相差无几。一个阻止正常交易,损害他人利益,以期达到意图的“约车工会”,正隐然出现。利用软件漏洞虚假下单,威逼他人,此种行为是否构成违法犯罪,现在尚难界定,法律部门应该很快就会出台解释。约车平台也会优化规则,打击恶意订单。再有停运事件,滋事之徒应该不容易得逞。
约车在我国属于新兴行业,一路看下来,启发非常多。这里只说两点吧:市场经济是动态发展的。在技术帮助下,看似铜墙铁壁的垄断格局,正在冰消瓦解。诚实劳动,奉献服务的人们,也能获得一份合理收入,那些追赶潮流,敢于尝试的冒险者,还能获得额外的奖赏。反而是寄幻于集体力量的人们,损人害己,既不可能获得高收入,还要背上道德污名,甚至是法律严惩。这就是市场经济的美妙之处。
第二点说政府。垄断的出租车行业不能消除劳资矛盾,反而会放大矛盾,成为政府的包袱。过去出租车一罢工,市民出行大受影响,政府又是协调又是听证,忙得手忙脚乱。无论如何解决,都会有一方怨气难平。
行业一开放,政府管得少,过去棘手的民生难题变成很好厘清的利益博弈。对于这类博弈,企业会有更好的应对措施,政府只需袖手旁观,专注打击暴力就可以了。现在,一些地方政府还对出租车业“视若己出”,对约车软件百般打击,无异于把烫手山芋往怀里揽,实在是不明智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