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发表在人文经济学会(微信号:Hes2012),转载请注明。
我的一位朋友是环保主义者,也是旅行爱好者。这两个身份之重叠似乎很常见。自前年从欧洲旅游回来,他的环保观念发生了动摇。
2013年,意大利西西里岛的火山发生剧烈喷发。熔岩从火山缺口源源不断涌出来,四散横溢,像火蛇一样在山间蜿蜒。朋友当时就在西西里,当地政府警告居民不要外出,他还是按捺不住兴奋,近距离观看了火山喷发盛况。目睹大量火山灰被抛射空中,他的内心深受震撼。既震惊于造化之伟力,同时也因信念的动摇。
他对我说了一句话:这么多硫磺和二氧化硫被喷射空中,多少化工厂比得上啊。
这话听起来像是开玩笑,不过我知道他是认真的。欧洲是一片干净的大陆,很少看见冒着浓烟的工厂。二氧化硫这样臭名昭著的有毒气体,排放标准自然严格。欧洲汽车施行最严格的尾气排放标准,主要针对二氧化碳这样的温室气体。
一次火山喷发,嘭地一声,把很多环保指标全毁了。欧洲的火山十分活跃,意大利有,冰岛也有,一座火山往往一年喷发好几次。每次喷完,附近村庄城市都蒙上一层灰,如果下一场雨,政府会警告防酸。
按理说,火山喷发是环保主义者的死敌,它总是隔三差五给人间捣乱,破坏力丝毫不逊于人类。环保主义并不痛恨火山,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兴奋。夜间喷射,紫红色的烈焰吞吐火舌,场面十分壮观,他们也高兴得尖叫。
全世界每年那么多火山喷发,数以亿吨矿物被掏出来,抛洒空中。自然每天都在塑造自己,这种塑造力量如此巨大,能使沧海成桑田。环保主义认为,自然可以塑造自己,人类却不能参与。人类改造自然常被视为冒犯,他们总是力求“生态恢复”,还原到没人状态。环保主义厌弃城市,敌视工业甚至农业,都是基于此种心理。
“大自然就那么回事,看你怎么看它。”朋友恢复了旅行家本色。他说,在电视上看非洲,几千公里枯黄的草原壮美得令人心悸。现实中,那里环境非常恶劣,动物逐水草迁徙,人类生活极端贫困,往往因争夺水源而爆发冲突。站在当地人角度说,在草原上狩猎围田,开采矿山,虽然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却意味着更好的生活。这片草原存在了百万年,人类的短暂改造有什么了不起。原生态真值得保护么?
他已经脱离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羁绊,这是了不起的进步。要知道,一大波环保主义者总是将“自然生态”作为保护对象,蔑视人类生存发展。他们希望回到田园风光,以为那样对自然破坏最小,实际上未必。这样的环保,注定是人类发展的阻碍。
环保不应保护自然本身,它应该保护权利。只有侵害权利,环境问题才值得重视。火山喷发危及城镇,没见谁义愤填膺,这最多算自然灾害。之所以重视空气污染,因为一些行为侵害他人健康,造成财产损失。治理雾霾的理由也应是侵权,而不是“还天空以蔚蓝”。世界该是何种样子每个人都有偏好,重要的是保护权利。
我对朋友说,如果选择做一个环保主义者,我希望只适用一条法律原则。这条法律早已制定出来,写在《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一切真正的环保问题都应归结到侵权问题。空气污染、雾霾和汽车尾气问题,这确定是人类行为造成的有害结果,它固然需要治理,但应限制在侵权模式内解决。
朋友叹口气说,谈何容易。如果是污水矿渣,侵权容易识别,空气污染这种事情如何寻找污染源,如何确证因果关系?空气污染让人们不适(轻微身体侵害),通过统计学、医学和刑侦学确定因果联系,并非不可想象。会有个人或公益组织挺身搜集证据,提出诉告,侵害者举证非己责任,或赔偿补偿,改正和解。你来我往,互动博弈,才是良治模式。
这种路径说起来容易,实践却需要经验累积。很多空气污染是分散的,要确证污染源,厘清责任,这并不容易。这恰恰说明解决需要谨慎。由环保部门制定标准,授予权力,生杀予夺,问题并不能很好地解决。环保标准通常严苛,企业则经常无法达标,作弊犯法,环保就是悬在他们头上的刀子。整顿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分青红皂白乱治。环境问题没解决,财产权却饱受侵害,这方面最典型的是中国雾霾治理。抛弃侵权原则,改为环保许可,企业只需搞定环保局就能合法侵害,民众利益被漠视了。
很多环境问题本身是财产权缺乏的后果,比如土地污染、水土流失、滥砍滥伐。落实彻底私有制,一则可以减少公地悲剧,二来环境破坏诉诸侵权,问题分散式解决。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需求由价格调节。匮乏和破坏从长期看,并不产生效益,必被替代品和环境修复弥补。在私有财产受保护的地区,砍伐森林、土地荒漠化、化学污染都是计算衡量的结果。从长期看,只有牟利的企业最有动力去修复。现代城市垃圾源源不断,只有企业能够从中找到盈利方式,持续性解决。
至于没有侵权之虞的环保问题,大可置之不理,比如全球变暖。科学家对全球变暖的事实、原因和后果利弊,众说纷纭。退一万步说,即便假说是真,各国谋求经济发展同时,鼓吹强行减排,无异于囚徒困境。实在不宜当真。
我和朋友聊完后很久,有一天他发了篇新闻给我,媒体报道甘肃一家企业向沙漠腹地排污。朋友非常愤怒,和从前不同,这一回他将愤怒指向媒体和环保部门。他说,这家企业是良心企业,提供就业,创造财富,污水排向沙漠,还挖成蓄污池,尽力减少污染面积。媒体和环保部门疯了吗?不保护企业权益,保护什么鬼沙漠!
我对他说,这家企业被村民举报了,有可能是侵害村民权益。据说可能污染沙漠地下水,谁知道呢。朋友说:“鬼扯!那儿是沙漠腹地,有什么村民,分明是沾不到企业利益的刁民,胡乱举报,这种人穷死活该。即便侵害村民利益,应该走侵权赔偿程序。什么地下水,活见鬼!污染地下水损害谁利益,站出来好了!为什么不说污染地壳岩石呢?”
看到他变得又毒舌又聪明,我真是开心。隔着手机,想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