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来的大学生多沦为“ 漂客”
农村来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先天的“教育不足”、“金钱不足”、“环境不足”等与城市孩子相比全方位的不足,他们大学毕业后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多数沦为“漂客”----
一、户口“漂客”
各位博主都知道,大学毕业后,农村藉的大学毕业生户口无处着落,基本都临时挂靠夲地人才交流中心,他们上学的时候农转非,而毕业后户口又成为令他们头痛问题,很是蹉跎,有的怕迁回原籍丢人,有的想迁回村内,村内又以各种理由予以拒绝,特别是郊区、或有资源的富裕村,更是坚决拒收,怕影响了分红。学校所在城市又拒留,国家又没相关有政策,这样,既不是城市户口又不是农村户口,基本上丧失了选举权、城市户口优惠权和农村户口国家补助权,你成了三不管户口。上了几年学,喝了几年墨水,丢了农村户口,又没混上城市户口,当年跳“龙”门难,如今返农难,真是怪事。知识没能改变命运,倒是让似农非农的户口改变了农村籍孩子对知识虔诚有加的态度。这都是因为他们沦为事实上的户口“漂客”。
二、工作“漂客”
在我国,这多年大学普遍扩招,降低了入学门槛,也就意味着大学业后,求职需求量的放大,供需的不平衡。而这一代又恰恰是生育高峰成长来的孩子,加上好多毕业生又不能准确给自已定位,高不成,低不就,有些大学只扩招不求质量,不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需求。如今社会岗位又在减少,竞争力加大。好的岗位又被“有权户”、“有钱户”强占,这样大量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因为各种原因沦为工作上的“漂客”。
三、住房“漂客”
大多农村来的大学生,由于家庭困难,在校是“特困生”,毕业又成了无房生,上学的时侯有“助学贷款”,毕业后又没有“助房贷“”款。刚从学校出来,不管是经济实力还是社会关系都不健全,多数农村孩子又缺乏有能力的亲属,毕业后家长又停止了“后勤供给”,断了灶,而国家又没有对大学毕业生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尤其我国廉租房发展仅限于口号,在实际中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可以毫无夸张的说:廉租房的发展没有跟上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形成大多数农村来的毕业生沦为住房“漂客”。
综上所述,大多数农村来的大学毕业生无论在工作上、户口上、住房上已经沦为“漂客”成为不争的事实。
评论不是结论,博主只是把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表达出来与网友讨论……
写于10月3日国庆假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