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中帝王”田黄鉴赏(五)-田黄是怎样炼成的

(2016-07-31 11:20:57)
分类: 玉器宝石

田黄是怎样炼成的

在山坡上

田黄是由一个高山矿脉的矿石从矿床上剥离开始他的诞生之旅的

很久很久以前,一次暴雨后,造成了山体滑坡,其中夹杂着一些白色的小石块,这个山很久很久以后被叫做高山山脉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1

在山坡上

掘性高山

这些白石头(白高山)由于山很高(高山嘛)先是随滑坡的其他物质滞留在山坡上,由于经受了滑坡过程中多次撞击,产生了很多裂纹,或变成了小块,慢慢表皮被土壤染成了黄色,裂纹也被染成了黄色,棱角也被侵蚀磨损了一些,这时候他的名字叫做掘性高山。至于那些没有进入土壤的白高山,呵呵,风吹日晒的,慢慢风化掉了,成了土壤或飞尘的一部分

看起来是黄色的,其实内部还是白高山时候的白色,黄色只是表面浅浅的一层。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2

田黄的年龄

反复的风吹雨打后,这些掘性高山掉进高山和马背山中的寿山溪中,开始形成田黄的历程

从进入水中开始可以计算年龄了,什么年龄呢?田黄的年龄,那是说溪蛋是田黄了吗?不是的,溪蛋只是未来的田黄,他们还需要很久很久才能成为田黄,也许是几百万年!但是他们可以算有了好的开始,起码是入门了,田黄的概念就像“成年”如果人20岁算成年,那么田黄需要百万年,为了简单和易于理解,我们把田黄的岁数“100岁”当成“成年”(也就是说100岁和100岁以后才是真正的田黄,这里的“岁”是田黄的岁,不是一年,有可能是一万年,也有可能是更短或更长)

在水中

寿山溪溪蛋

随着一次一次暴雨,一次一次山体滑坡,山上的石头最终落入山间的溪流,被溪流带着离开了山脉,来到古冲击平原,每次的冲击掘性高山们都要和周围的其他岩石砂砾摩擦,摩擦再摩擦,原有的表面已经彻底磨成鹅卵石形,表面的黄色也磨损掉了,其实从现在开始他们就是鹅卵石的一份子了,不过是很独特的一份子!这时候他们的名字是“溪蛋”(寿山溪的,由于芙蓉石那边也有溪流,他们溪中的独石也叫溪蛋)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3

遭受初步磨损的溪蛋,一般在高山脚下的溪边,表面的黄色被磨损了,形状和质地还有掘性高山的样子,(10岁)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4

刚刚磨成卵石形的溪蛋,表面的斑点是他们在溪中的特征,所有溪中的溪蛋,坑头田,田黄共有的特征(20岁)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5

溪蛋们身上还有着已往的伤痕(裂纹)随着在溪中的一次一次碰撞,有时候会裂开形成不规则的卵石形,由于溪水富含山上的矿物质,第二次给未来的田黄披上了一层黄色的外衣,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溪蛋表面的通灵度也会因为溪水的滋润而增加。(前提是这个溪蛋滞留在古寿山溪中砂砾层的某一个地方,才有可能形成田黄,要不然随着溪水一步步前行,这个溪蛋不等被整体染色,就被溪中的互相磨损消耗完了(30岁)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6

其中比较透明的,将来会形成田黄冻石和晶石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7

在山边田边

其中有一些矿石没有进入溪中和田地里,在形成田黄的时间里,他都呆在离田地再有十几步的山坡上,只差一步就到溪中和田地里,可惜终究是没有形成田黄的缘分,这些原生矿没有经过溪水滋润,和诸多磨砺,品质上终究是缺乏通灵度,也不如田黄凝结,土味比较重。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8

在水边坑头田

也有幸运者,他们并没有被溪水带走很远,就在溪边的坑头附近找到一个地方待下来,身体渐渐被溪水和周围的物质带来的物质沁入,整体成了黄色,这个时候他们有了新名字“坑头田”(需要说明的是,溪水带来的物质除了氧化铁还有各种微量元素,他们滋养着在溪中的未来田黄们,除了改变色泽外,他们的加入也使田黄的质地有了稍稍的改变,变得更结实,更透明,更润泽。虽说只是微微的一点,毕竟是有了变化。不过这个改变需要很久很久,也许要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所以田黄比溪蛋稍硬一点点,也要透明一些,更润泽的多)

溪蛋进化成了坑头田

坑头田不单单是像某些介绍寿山石的书上写的那种坑头矿脉矿石形成的掘性石头和独石,是一个大的概念,既包括坑头矿脉的坑头田也包括田黄形成前的一个阶段的坑头田,那种坑头矿石形成的坑头田只是整体的一个分支,(这和坑头的福州话含义有关,坑头是“溪边的地方”的意思,但是也有一个坑头矿洞,这个矿洞就是在溪边,矿脉深入溪中,所以坑头田可以指溪边埋藏较浅的高山系独石,也指坑头矿洞矿石形成的掘性坑头和独石)

而这里说得是将来会形成田黄的坑头田(50岁)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9

坑头田和田黄最大的区别就是透明度和滋润感差了很远,这也许是时间的关系,也有可能是本身质地的关系,(70岁)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10

可以看出质地随着岁数增加在变好,外形也向卵石形转变中(90)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11

坑头田和田黄

如果时间长了,质地很接近田黄的坑头田就很难判断是田黄还是坑头田了,如果个人标准宽松一点,说是田黄也是可以的,因为坑头坂和上坂,中坂是在一起的地块,并不可能区分的非常清楚,也不是石头一到上坂就立马变成田黄,从溪蛋--坑头田--上坂田黄-中坂田黄-下坂田黄,是一个慢慢渐变的过程,和人长大是一个道理,这些质地非常好的坑头田一般也认可是田黄,但这样质地的坑头田在所有坑头田中,比例是很少的,(就像人成年到底是20岁,还是18岁一样,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最好要看这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来定。田黄的标准也是一样,要看质地和特征来定。虽说标准可以有微小的浮动,但是这个浮动不能太离谱,把10岁的小孩叫成年人,那就是错误的)(99岁)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12

在坑头坑头田

有一些独石滞留在坑头,他们在离溪水比较远的地方安顿下来,由于少了磨砺和溪水的滋润,这些独石在通灵度上是要逊色田黄一些的,这些就是现在坑头田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13

100岁在上坂的田中田黄呀,田黄

是不是说所有田黄岁数都一样呢,我看不是的,田黄中还有岁数的区别,100岁的田黄只有微微的皮,透过表皮仍然可以清晰看见内部的质地,这时候田黄的色筋还是偏红色的,就是常说的红筋,由于岁数不大,田黄的颜色较浅,看上去颜色较偏淡黄色,这些田黄多产在上坂。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14

石皮稀薄,色泽淡黄,萝卜丝错落有致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15

200岁在中坂的田中

在中坂的田黄石多包裹着整体的石皮,一般是看不见内部质地的,这种有明显石皮田黄一般来较上面那种极薄皮的田黄来得微微坚硬一点,质地也要显得更结实(是受环境滋养更久的缘故)。基本上透过石皮就看不清楚内部的质地了,只能大概估计,所以很多朋友管买这种田黄原石叫赌石。同时这时候的色格颜色也更深了,不再是红色,而是赭石色或更深颜色,这种田黄石上坂有一些,多数产在中坂和下坂。(200岁)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16

石皮较厚,色泽金黄,萝卜丝若隐若现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17

300岁在河床上田黄呀,田黄

岁数最大的田黄色泽要比前两种稍黯一些,由于溪中的沙砾摩擦,石皮会被再次磨去,呈现橘红色,但滋润非常,磨光后光泽感是田黄中最亮泽的,萝卜丝更加细密,由于受滋养最久,质地是田黄中最结实坚硬的。(300岁)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18

石皮稀薄,色泽偏红,萝卜丝细密有致,是最美的萝卜丝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19

这里说的是占田黄中大多数的高山系原生矿形成田黄的过程,在溪坂中,有一些田黄石是由附近矿脉(杜林,房拢岩等矿脉)具有萝卜丝的的极少数原生矿形成的,这些田黄石由于本身的原生矿的润泽度比高山系更高,所以形成的历史虽然没有高山系田黄那么长,但润泽度却毫不逊色,其他的特征也基本一致,由于形成的原生矿不同,他们的萝卜丝表现的自然也有所不同,所以经验丰富的老者还是可以区分的(他们会把一些田黄分成高山性田黄,杜林性田黄等等。)而一般人是无法区分的,由于产地一致,所以致清朝起这些也归入田黄中。

这些溪坂的田黄和他们的亲兄弟掘性杜林,掘性房拢岩等的不同在于这些田黄石具备石皮,萝卜丝等特征,基本特征上和其他田黄类似,而没有了他们本身矿脉的典型特征(杜林的流水纹,房拢岩的金沙等)。如果有这些典型特征的独石一般被称为掘性,或独石,一般不认为是田黄石。

溪坂中的杜林独石带有流水纹,不被认为是田黄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20

溪坂中的房拢岩独石带有金沙和条纹不被认为是田黄

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1722/50281763_21

今天的《田黄鉴赏》讲述了一块普通的寿山石,如何从母矿分离,离开大山母亲的怀抱,开始自己长达数百万年甚至更久的奇幻历险,历经重重磨难,最终修成正果,成长为石中帝王-田黄的过程。就人类文明的存在时间和田黄的形成时间来看,田黄是不可再生资源,是非常可贵的大自然的瑰宝。

田黄的可贵其实并不在其本身,而是其背后存在的寿山石文化,确切的说是田黄石文化。自古以来又有几种石种能够形成其独立而完整的文化,被世界所认可呢?

喜爱石头,喜爱寿山石的朋友们,你们的支持是小编写下去的动力,我愿秉着着一颗爱石之心,以石会友,与广大石友交流分享,共同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