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机械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2010-05-05 14:21:41)
标签:

学术

翻译

高水平

教育

分类: 国际机械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http://i05.c.aliimg.com/blog/upload/2010/04/22/16/59a189b53a8b491ca8ad1185e2089b98

 

传播国际先进技术成果搭建机电工程技术平台

制造技术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是设想、概念、科学技术物化的基础和手段,是所有工业的支柱,是国家经济与国防实力的体现,是国家工业化的关键。现代制造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研究和发展的主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它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制造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加强原始创新,在实践中继承和创新,学习国外的先进制造技术和经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创新体系已势在必行。

为此,机械工业出版社为我国的制造业科技人员引进、纳新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出版资源,翻译出版国际上优秀的制造业先进技术著作,推出这套“国际制造业先进技术译丛”,以期在先进制造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方面为广大读者做出贡献,从而提升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和推进科研与实践水平的不断进步。

丛书特点:

内容先进丰富——关注节能降排技术,代表相关专业的技术前沿,对科学研究、生产实践有较强的指导、借鉴作用。同时涵盖制造业各行业(机械、材料、能源),既包括新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等技术,又包括对传统技术的改进。

地区引纳广泛——主要从节能、绿色制造技术较为前沿的国家以及制造业较发达国家引进,其他国家的优秀制造科技图书也在选译之内。

种类形式多样——专著、应用技术图书、手册等种类丰富,书籍、光盘形式灵活多样。

读者层次面广——面对制造业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高等学校的教授、学者和学生也可按层次、水平各取所需。 

序言

一、制造技术长盛永恒
    先进制造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它由机械制造技术发展而来,通常可以认为它是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进行交叉、融合和集成,综合应用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制造全过程,包括市场需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装配、检测、销售、使用、维修、报废处理、回收利用等,以实现优质、敏捷、高效、低耗、清洁生产,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因此,当前的先进制造技术是以产品为中心,以光机电一体化的机械制造技术为主体,以广义制造为手段,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感。
    制造技术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是设想、概念、科学技术物化的基础和手段,是所有工业的支柱,是国家经济与国防实力的体现,是国家工业化的关键。现代制造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研究和发展的主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它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引入到制造技术,使制造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出现了制造系统和制造科学。制造系统由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组成,物质流是本质,能量流是动力,信息流是控制;制造技术与系统论、方法论、信息论、控制论和协同论相结合就形成了新的制造学科。
    制造技术的覆盖面极广,涉及到机械、电子、计算机、冶金、建筑、水利、电子、运载、农业以及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管理科学等领域。各个行业都需要制造业的支持,制造技术既有普遍性、基础性的一面,又有特殊性、专业性的一面,制造技术具有共性,又有个性。
    我国的制造业涉及以下三方面的领域:
    ·机械、电子制造业,包括机床、专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电子通信设备、仪器等;
    ·资源加工工业,包括石油化工、化学纤维、橡胶、塑料等;
    ·轻纺工业,包括服装、纺织、皮革、印刷等。
    目前世界先进制造技术沿着全球化、绿色化、高技术化、信息化、个性化和服务化、集群化六个方向发展,在加工技术上主要有超精密加工技术、纳米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极限加工技术、绿色加工技术等,在制造模式上主要有自动化、集成化、柔性化、敏捷化、虚拟化、网络化、智能化、协作化和绿色化等。
二、图书交流渊源流长
    近年来,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对制造业领域的发展、技术进步及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制造业科技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国外相关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成果取得情况及先进技术应用情况等。
    必须看到,我国制造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加强原始创新,在实践中继承和创新,学习国外的先进制造技术和经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已的创新体系。
    国家、地区间的学术、技术交流已有很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甚至更远一些,唐玄奘去印度取经可以说是一次典型的图书交流佳话。图书资料是一种传统、永恒、有效的学术、技术交流方式,早在20世纪初期,我国清代学者严复就翻译了英国学者赫胥黎所著的《天演论》,其后学者周建人翻译了英国学者达尔文所著的《物种起源》,对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图书是一种信息载体,图书是一个海洋,虽然现在已有网络、光盘、计算机等信息传输和储存手段,但图书更具有广泛性、适应性、系统性、持久性和经济性,看书总比在计算机上看资料要方便习惯,不同层次的要求可以参考不同层次的图书,不同职业的人员可以参考不同类型的技术图书,同时它具有比较长期的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当然,技术图书的交流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不够及时,翻译的质量也是个关键问题,需要及时、快速、高质量的出版工作支持。
    机械工业出版社希望能够在先进制造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方面为广大读者做出贡献,为我国的制造业科技人员引进、纳新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出版资源,翻译出版国际上优秀的制造业先进技术著作,从而能够提升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和推进科研与实践水平的不断进步。
三、选译严谨质高面广
    1)精品重点高质
  本套丛书作为我社的精品重点书,在内容、编辑、装帧设计等方面追求高质量,力求为读者奉献一套高品质的丛书。
    2)专家选译把关  本套丛书的选书、翻译工作均由国内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充分保证了内容的先进性、适用性和翻译质量。
    3)引纳地区广泛  主要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引进一系列先进制造技术图书,组成一套“国际制造业先进技术译丛”。当然其他国家的优秀制造科技图书也在选择之内。
    4)内容先进丰富  在内容上应具有先进性、经典性、广泛性,应能代表相关专业的技术前沿,对生产实践有较强的指导、借鉴作用。本套丛书尽量涵盖制造业各行业,例如机械、材料、能源等,既包括对传统技术的改进,又包括新的设计方法、制造工艺等技术。
    5)读者层次面广  面对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制造业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按照不同层次和水平要求各取所需。
四、衷心感谢不吝指教
    首先要感谢许多积极热心支持出版“国际制造业先进技术译丛”的专家学者,积极推荐国外相关优秀图书,仔细评审外文原版书,推荐评审和翻译的知名专家,特别要感谢承担翻译工作的译者,对各位专家学者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深切敬意,同时要感谢国外各家出版社版权工作人员的热心支持。
    本套丛书希望能对广大读者的工作提供切实的帮助,欢迎广大读者不吝指教,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国际机械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目录

-------------------------------------

http://i01.c.aliimg.com/blog/upload/2010/05/05/10/e928b81f46fa4d07b8f5e9e5d5b588a4

http://i01.c.aliimg.com/blog/upload/2010/05/05/10/acd399eef7e14540829ec8fe8f06d5f9

 

书名

作者

定价

全面焊接管理

美杰克.巴克霍夫

22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21世纪企业制胜之道

英约翰.斯达克

58

装配工艺——精加工、封装和自动化

熊永家

25

冷成形与精冲冷成形工艺材料性能零件设计手册

赵震

65

不锈钢焊接冶金学及其焊接性

陈剑虹译

50

铸造缺陷及其对策

张俊善等译

58

生物系统纳米技术

(美)Ralph S.Greco

75

装配自动化与产品设计

杰弗里。布思罗伊德

98

机电一体化导论

(美)罗伯特 H 毕夏普 方建军译

70

MIG焊指南

李国栋

56

微机电系统应用

张海霞

108

太阳电池:材料、制备工艺及检测

(英)Tom Markvart (西)Luis Castarer

66

滚动轴承分析 (原书第5版)

(美) T.A.Harris ,M.N.Kotzalas著

79

滚动轴承分析(原书第五版)第二卷 轴承技术的高等概念

罗继伟等译

68

针对环境创新的领先市场

陈冰梦 黄海峰 张毅等译

48

微机电系统设计与加工

(美)Mohamed Gad-el-Hak编

63

换热器设计技术

(美)Ramesh K.Shah

153

移动机器人学科学方法——智能体行为的星化分析

乌尔里希.内姆估夫 张文增译

38

计算机辅助注射模设计和制造

(新加坡)J.Y.H.Fuh,Y.F.Zhang

52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Yiu-Wing Mai Zhong-Zhen Yu 杨彪译

99

纳米物理与纳米技术

(美)爱德华L.沃尔夫 薛冬峰译

51

可持续创新指标体系

孙磊 宋凌艳 马民涛 译

27

精益生产实践——任何规模企业实施完全宝典

(美)丹尼斯 霍布斯著 周海鹏译

38

可持续工业设计与废弃物管理

段凤魁 贺克斌 马永亮译

57

 

机工机械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