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厦门的博饼

(2018-09-20 09:24:55)
    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厦门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生活在厦门,不仅会被厦门的美丽所折服,还会被厦门的节日给深深吸引。每到农历八月,厦门的大小单位及各色家庭、社团,上至耄耋,下到咿呀学语的稚子……无不参与博饼。至八月十五前后,各饭店客座告罄。内地的正月也比不上厦门的桂月。
    博饼起源于郑成功的说法最早于1986年提出,认为1659年或1661年,郑成功屯兵厦门,部将洪旭巧制中秋会饼让将士搏饼。
    “全会六十三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九九八十一是帝王之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数,郑成功封过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数”
    “郑成功批准自十三至十八日止前后共六夜,军中按单双日分批搏饼赏月。”
    “明末郑军的玩会饼,由军营传入民间,广为流传”
    然而,文史专家洪卜仁和张宗洽提供的证据显示:地方志和记载郑成功的史书,找不到洪旭发明博饼的记载。
    史册载“1659年郑军北伐,八月初九攻崇明城;十三日从崇明撤兵出海。中秋夜,郑军的战船行驶在江苏、浙江海面……”
    当时,留厦的洪旭怎样跟郑成功请示博饼?失利的郑成功,还有心情过节?何况战船都在海上?
    另一时间点:1661年八月,郑军与荷军多次展开激战。很难想象,此时的郑成功,会批准军中博饼。就是有心情,郑成功号称二十五万大军,就算一半留厦门,以六人为单位博饼,也需两万多具会饼,这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办到的。
    博饼啥时以真面目出现在书籍上?
    如果博饼不是郑成功发明的 那它又是何时有文字记载的呢?
    道光《厦门志》(1832年编成)记载:“街市乡村演戏,祀土地之神,与二月同,春祈而秋报也。夜荐月饼、芋魁祀神及先,亲友相馈遗。” 可见当时厦门还没有博饼风俗。
    王步蟾(1853—1904)写诗 “月并(饼)团圆新买得,拈骰夺取状元筹”,说明清末厦门,月饼和博状元筹同时出现。
    洪卜仁发现了厦门博状元筹最早的文字记载:宣统二年(1910年),当时的《厦门日报》报道《月饼会之冲突》,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关于博会饼的文字记录。这则不足百字的新闻报道了商铺聚博争雄闹架,文末竟评论博饼“易启争端也”。(注:此《厦门日报》非我们现在的《厦门日报》,从清末到解放前至少出现过两次报名为《厦门日报》的报纸)
    “状元”是咋来的?
    状元,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执念。连纨绔子弟苏灿,为娶如霜姑娘,也要上京考状元。状元难考,博饼堪称是“画”饼充饥,满足大家对状元的渴求。科举学专家、厦大刘海峰教授说,明清士人流行玩“状元筹”,筹条63支,每支刻有不同科名和注数,以科名高低定注数。
    刘教授于1999年最早提出:耍状元筹在厦演变成博状元会饼。大概到了明代,状元筹就已出现,清代盛行于全国多数地区。
    《清嘉录》说:“岁夕聚博,以六骰掷之,得状元者为胜。”至今,南京、长沙等地有叫“掷状元红”的春节风俗,贵州织金县春节也有“抢状元”活动。贵州抢状元 在后来的闽台文献中,则常看到“状元”与“饼”的关联文字。
    清末厦门黄瀚《赌月饼》:“六子齐投任变翻,街头巷尾笑言喧。科名久已遭人唾,犹集群儿抢状元。” 所以,刘教授说 厦门一带以科名月饼取代筹条并将博戏时节从春节前后移到中秋,使这种别致的科举文化习俗存留至今。
厦门的博饼
状元饼
    是谁第一家做会饼的?
    会饼过去是中秋博饼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 传统的会饼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饼汇聚而成的:一套会饼计有 状元饼1个,对堂饼2个,三红饼4个 四进(士)饼8个,二举(人)饼16个 一秀(才)饼32个
厦门的博饼
    那么问题来了:谁是第一家研制会饼的店家呢
    从2004年开始,洪卜仁和朱家麟多次探讨这个问题。洪老认为,有可能是“庆蘭”,因为庆蘭做的苏式会饼是比较流行的“饼路”,但找不到证据。
    另有专家主张会饼起源于安海。不过,朱家麟认为起源于厦门的可能性比较大。 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厦门更有可能诞生会饼。宣统二年的报纸报道证明,当时厦门已有博饼,而同年同月该报的报道里,泉州仍以薯蓣香芋祭祖和食新而已。 二是厦门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后,西方的烘焙技术比较早进入。
    1842年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图为1870年代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森拍摄的穿梭在厦鼓海峡上的帆船。
    还有哪些地方也博饼? 不只厦门 在漳州、泉州、金门一带,还有台湾岛都有着“夺状元饼”的中秋习俗。
厦门的博饼
    金门中秋博饼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地博饼。厦门岛内的博饼,对堂是12356的连续点数;同安的对堂是三个同色的二组;特别有意思的是一些地方保留的“状元游街”,到这个时候,全场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了。
    2004年,朱家麟在福鼎浙南发现当地至今盛行博状元筹。
厦门的博饼
福鼎状元筹
    中午市场收市,就在肉摊上博;不限于节日,周年都玩;所玩筹条63支,与厦门相同,但规则比厦门更完整,比如状元就比厦门多 7 种,而且每一种骰相都有专名。其“状元游街”是铁定规矩,颇为有趣,即当其他科名的签子都被博取、仅剩状元未出时,从对堂、三红、四进,都可以倒追上家,也就是厦门人说的“追三局”,一直到状元搏出来。
    期初,博饼是“拼搏”的“”。因为担心引发赌博,有不少人提出博饼的“博”应为“”。从博饼的习俗来看,显然是有点赌博的原始含义的,更确切地说是含有占卜的意味。赌的是运气。通过虚拟的运气来激励自己现实中的行为,这是中国人自古常见的习俗。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每个人都乐不可支时,那种感觉真的很温馨。中秋博饼,实际上博的是来年的好兆头,其中蕴含着人们相互的感情认知。
    具体玩法大致是这样的:每个人每次要把6个骰子一起投进大碗里(一定是瓷碗——才能玩的“响”起来)——众人依次投骰子,看骰子的点数得饼。如果骰子掉出大碗,本轮就作废,到下轮继续参与。
厦门的博饼
    有1个“四点”的得“一秀”饼(秀才)。拿完为止(共32个)。
    有2个“四点”的得“二举”饼(举人)。拿完为止(共16个)。
    有4个相同点数的(红四除外的都可以)得“四进”饼(进士)。拿完为止(共8个)。
    有3个“四点”的得“三红”饼。拿完为止共4个
    若骰子点数分别为1至6顺序排列着的得“对堂”饼(榜眼、探花  共2个)
    博饼规则
   大小六十三块(奖品),分别代表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用6颗骰放在大瓷碗内投掷
    每会饼设“状元”1个,“对堂”2个,“三红”4个,“四进”8个,“二举”16个,“一秀”32个。全会有大小63块饼,含七九六十三之数(因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数,而郑成功封过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
厦门的博饼
    状元有很多等级,以下状元等级是从小到大排列,具体为: 若是有4个“四点”,则为状元,比较另外两个骰子点数的大小,点数大者为胜。
    有5个相同点数的,俗成“五子登科”,比起4个“四点红”的状元要大。先比较相同点数的数字大小,5个红4最大,其他按数字顺序,如果相同点数的数字一样,则比较后面的点数大小,点数大者胜. 若是4个“四点”加上2个“一点”,则称为“状元插金花”,比前面的几种状元都大,并可拿走状元和对堂的所有奖品。
    若是6个“四点”,称为“六抔红”,是状元中最大的,可拿走状元和对堂的所有奖品. 状元的奖品要在所有的奖品全部拿完后,最后一个最大的状元博出者,可拿走奖品,如果这个状元是“状元插金花”或“六抔红”,还有拿走2个对堂的所有奖品。
厦门的博饼
    博规30款
    一秀、二举、三红,分别以出现一颗红四、二颗红四、三颗红四为得饼;状元是以出现四颗红四点两颗红一点为最高级,称“状元插金花”,可获状元和两个对堂共3个大饼。
    获状元的以出现四颗四点红为起码级,其中又依四红带多少点比大;“五子”出现即压过四红(“五颗”:除五个红四以外的任何五颗一样算为“五子”,又以带多少点比大)“五红”——五个红四点,压过“五子”,其中又以带多少点比大。称为“对堂”的榜眼、探花出现一至六点都有得饼。
    此外,还有极少出现的“六朴红”(即六颗四点出现)“六朴红”得主可得全部会饼(奖品)。但一般友好相处,得主只拿状元和对堂,其余就分送给大家吃。
   六朴黑”是指出现除六颗红四点以外的任何六颗相同的。(“六朴黑”出现,大家可熄灯抢饼,但现在一般不再采用。)
    在其他奖品还没有拿完之前,对堂的奖品则采要用“”的方式,即后来获得者向自己前一个获得者追饼:比如对堂饼已经被人拿完,若还有人博到,则此人按游戏进行的反方向向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对堂饼获得者拿回奖品。
厦门的博饼

厦门的博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