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忠建先生《兰亭序》书法教学示范

(2015-11-02 18:15:59)
标签:

王羲之

兰亭

法家

修禊

书法示范

分类: 随笔漫谈
    王羲之出身於一個書法世家的門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王羲之出身於一個書法世家,原籍山東,後因戰亂遷居到浙江紹興。從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臨摹衛書一直到十二歲,雖已不錯,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有一天他發現父親房中有一本大書法家蔡邕寫的《筆論》,於是就偷偷拿去閱讀,不料被父親發現。父親便把書收回還對著王羲之說:你還小,看不懂,等你長大再給你看。沒想到王羲之急忙跪在父親面前說:現在就借我讀吧,等長大就來不及了。母親在旁邊也一同幫忙勸說。於是父親只好勉強答應。
    過了兩個月,王羲之老師衛夫人來訪,見了王羲之的字大吃一驚,忙問道:王羲之是否讀過蔡邕寫的《筆論》呢?只見王羲之父親笑著默認,衛夫人又說:此兒將來一定是大名家,一定能超過我。
    王羲之成年後即渡江北上,遊覽各地名蹟,如李斯、蔡邕、鍾繇等人的作品後眼界大開,程度也遠遠超過他的老師衛夫人,因此他知道只學一個老師只是“徒費年月”而已。據說有一次,王羲之正在寫字,書童把他平時愛吃的饃饃(類似加料後的饅頭)和蒜泥端到桌上,請他用餐。書童在旁邊等侯多時見王羲之連頭都不抬,繼續寫字不敢打擾,只好離開去通知王夫人來。沒想到王夫人到書房一看,只見王羲之滿口墨汁正在寫字,不禁笑道:老公味道香嗎?王羲之還連連稱贊:香啊!可真香!原來王羲之把墨汁當成蒜泥呢。
    由於王羲之鍾愛書法、克苦勤學,加唐太宗對他的書法極力推崇,終於讓他達到登峰造極,名垂書史的地步。後世也尊稱他為“書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五十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通“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