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通话是通过高频电磁波将电讯号发射出去的。高频微波除对人的神经、血液、免疫系统及眼部等造成损害外,还对人体的生殖和胚胎发育有影响。所以,正确使用手机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出现一些使用误区,加大手机对身体的伤害。
一、躲在墙角悄悄说
对于涉及私密内容的电话,不少人喜欢躲到建筑物的角落接听。而一般情况下,建筑物角落的信号覆盖比较差,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机的辐射功率增大。基于同样的道理,身处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时,也应慎打手机。
二、把手机紧贴耳朵
手机拨出电话而未接通时,辐射会明显增强,此时应该让手机远离头部,间隔约五秒钟后再通话。
三、信号越弱,贴耳朵越近
当手机信号变弱时,许多人会本能地将手机尽量贴近耳朵。但根据手机的工作原理,在信号较弱的情况下,手机会自动提高电磁波的发射功率,使得辐射强度明显增大。此时把耳朵贴近,头部受到的辐射就会成倍增加。
四、一只耳煲“手机粥”
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连续辐射可能会使脑部受到影响。专家建议,不宜用手机长时间通话,可考虑改用固定电话或者使用耳机,如果不得不长时间用手机直接通话,也应每隔一两分钟轮换左右耳接听。
五、东晃西走 频繁移动
一些人喜欢在打手机时不自觉地踱方步、频繁走动,却不知频繁移动位置会造成接收信号的强弱起伏,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短时间高功率发射。
六、“移动”电话 移动着打
手机有可能会为了避免过于频繁的区域切换,而指定覆盖范围更广的大功率基站提供服务,其发射功率则会因传输距离的增加而提高。
七、手机挂在脖子或腰间
手机的辐射范围是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环状带,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辐射被人体吸收的程度。因此,人与手机需要保持距离之美。有医学专家指出,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手机如果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可能会影响生育机能。较为健康安全的方法,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并尽量放在包的外层,以确保良好的信号覆盖。
链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表态:手机可能致癌
2011年06月05日 新京报
对于手机是否致癌,此前主流的看法是,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两者之间存在关联,但是,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评估性报告称,“手机可能是致癌的”,这是目前手机辐射影响人体健康领域中最权威的评估报告,不过,这只是一份非结论性的评估,却引起了无线电制造业的嘲笑,也让这些年对这一问题的争论再次升级。
5月24日至31日,法国里昂,来自14个国家的31名科学家聚集在归属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会议室里,对多年来科学界所做的手机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进行评估。
5月31日,工作组首席科学家乔纳森?斯密德发表声明说,从目前收集的证据可以得出结论------手机可能带有某些致癌风险。
科学家们最终把手机使用列入了“可能致癌”的分类中。这个分类意味着,有一些证据显示其会导致人体癌症,但远未到“总结性”的程度,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
IARC将致癌物分为五类,除了“可能致癌”之外,还包括致癌、很可能致癌、未知、很可能不致癌。其中,吸烟和二手烟都被列入“肯定致癌”,“很可能致癌”包括生产艺术玻璃和常用电吹风的理发师等职业行为,使用手机所属的“可能致癌”就排在其后。
本次的评估报告将在7月1日的《柳叶刀肿瘤学》上刊登。
结论如何产生?评估报告凝聚十年研究
虽然世卫组织第一次做出使用手机可能致癌的结论,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非头一次。
一年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完成了一项花费2500万美元,历时十年的研究。期间,全球科学家们对13个国家的2708位神经胶质瘤患者(一种脑癌)和2409位脑膜炎患者早先的行为进行了采访,并设置了控制组,该研究总结认为,“总的来说,没有看到手机使用与这两种病风险增加之间的关系,”但同时表明:“因偏差和误差的局限,我们还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分析。”
为此,IARC决定,组织专家组对手机和致癌风险领域的所有科学研究进行评估。
于是,专家组对几百份有关人体癌症、实验动物癌症等相关科学研究进行了审阅、评估,最终得出结论:暴露在手机等无线设备的电磁辐射中,可能会对健康造成长远影响,特别是癌症风险有可能增加。因为使用手机的人非常多,且数量不断增长,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因此这有可能成为公共健康问题。
虽然科学家们强调,手机引起的神经胶质瘤、听神经瘤的证据还较为“有限”,也没有足够证据得出手机会引起其他类型癌症的确论,但总体而言,手机使用是“有可能引发癌症风险”的。
科学家此次没有将手机引起的癌症风险定量,不过,他们提到,根据此前一份研究,在过去的十年中每天平均使用手机半小时的人,神经胶质瘤出现的几率会增加40%。
结论是否可信?可能致癌但证据有限
IARC是权威的癌症研究机构,但这份评估报告的推出却遭到了一些组织的反对。国际无线联合会在一份声明中讽刺说,这家世卫组织机构“做了无数的评估,在过去还给腌菜和咖啡做出过类似的结论呢。”
在IARC的分类中,腌菜和咖啡属于“可能致癌”,这的确引起争议。有证据显示,咖啡可能与大肠癌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有研究显示咖啡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可能。而对腌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韩国和日本,反对者认为,这一研究只基于观察数据,没有采用科学的控制组对比。
国际无线联合会还表示,目前的分类“并不意味着手机致癌”,“即使存在偏差和其他数据误差,目前其数据研究的证据依然是有限的。”
这家工业机构还称,IARC并未做出任何新的研究,完全只是对过去已发表研究的评估。该机构还提出,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和美国食品药物监督局都曾作出表态,称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表明使用手机与癌症和其他健康问题有关联。
针对这些反对声音,也有人在为IARC辩护,“争论还会继续下去,”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工程专家亨利?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过,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第一份相关声明,告诉人们应该小心此类辐射。这群专家来自世界各地,其中一些是很令人尊重的研究者。如果有人说,这组专家组不够好,那我不知道还应该听谁的。
争论因何而起?手机辐射损伤兔子DNA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全球手机用户已经飙升到50亿,而手机使用与致癌关系的研究也在近些年成为医学领域争议的焦点。
电磁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高射频)和非电离辐射(低射频)两种,前者带有致癌风险,如X射线等,但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后者会引发癌症,手机发射的就属于这种低频率的非电离辐射。
很多科学家认为,手机辐射其能量波过弱,不会破坏化学键或令DNA受损,引发癌症,并且反复强调,有关非电离辐射会导致癌症的化学机制至今仍是谜。
动物实验曾经显示,手机辐射会导致兔子及其后代的DNA损伤,但如同去年IRAC的报告一样,还没有任何一份流行病研究报告能够将手机辐射和癌症风险直接挂钩。
然而,美国卫生部门今年的一份研究显示,每天少于1个小时的手机使用,会使大脑活动量增加,但是,科学家也说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报告还指出,即使是微量的手机辐射频率信号也会引发大脑明显的变化,参与研究的科学家认为,即使是低量的非电离辐射,不会破坏化学键,但也可能引发伤害。
科学界的争论,让手机用户很迷惑。面对潜在的健康威胁,此次IARC的评估报告虽然没有给出手机使用的建议,但参与者在会议中表示,使用耳塞等免提装置,或者改发短信,可以减少手机辐射。
记者 金煜
手机辐射有高低
世卫组织声明一出,立刻引起手机业内的关注。5月31日,一家美国公益组织“美国环境工作组”立刻推出了一份报告,对多个品牌手机的辐射水平进行排名。
辐射值最低排名特殊吸收比率(SAR)
1.Beyond E-Tech Duet D80.109
2.三星Eternity SGH-A8670.194
3.三星“蓝色地球” 0.196
4.三星 SGH-G8000.23
5.三星 Soul0.24
辐射值最高排名特殊吸收比率
1.摩托罗拉 V195s1.6
2.摩托罗拉 Zine ZN51.59
3.摩托罗拉 Rival1.59
4.京瓷 Jax S13001.55
5.摩托罗拉 VU2041.55
名词解释:特殊吸收比率
计量多少无线电辐射能量被身体实际吸收。手机辐射峰值,欧洲规定为2.0SAR,美国为1.6SAR,中国尚未有强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