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社播发的一幅题为“哭泣的江豚”的照片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在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对位于湖北石首天鹅洲长江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江豚进行监测时,摄影师拍下了长江江豚眼睛里流出的一滴透明液体。人们惊呼:江豚哭了!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严重,位于湖北省石首市的天鹅洲国家级长江豚类保护区受到影响。保护区内的水位、水体面积降至建立以来最低。湖区大部分深不足3米,个别地方甚至低于2米,让江豚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

5月20日,天鹅洲国家级长江豚类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在监测江豚的生活状况。(新华社肖岩 摄)
4月23日,科研人员在为天鹅洲保护区暂养池内的江豚体检。
在天鹅洲长江豚类保护区,持续的干旱已使这里水位下降到27.38米。保护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水位相对于往年来说,下降了4米,整个保护区由以前的3万亩水面下降到了目前的1万多亩,本来21公里长的故道,现在有水的江段不到10公里。天鹅洲长江豚类保护区位于天鹅洲长江故道,目前这里有30多头江豚,研究人员忧虑,水位如果继续下降,长江江豚将没法生存。
4月23日,在天鹅洲保护区暂养池内的江豚跃出水面,其中身体状态较好的两头将会被“软释放”到长江故道。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豚类研究专家王丁率领科研团队,刚刚对鄱阳湖进行考察。他说,鄱阳湖是长江江豚一个主要栖息区,2006年那里大概有450头江豚,将近占到总数的四分之一。今年的干旱让鄱阳湖面积缩小到了正常年份的十分之一,对长江江豚的生存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
江豚,俗名江猪,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家住长江边的居民大多有着这样的记忆: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头部钝圆、体形流畅的江猪在江水中翻腾、跳跃。然而,记忆中的镜头正渐渐变得模糊,人们越来越难以看到这个“水中精灵”的身影。
2011年5月21日,武汉,以前的鱼塘现在已经没有了水,鱼塘地面的土地已经干涸开裂。国家防总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达到50年来最低水平,主要江河累计来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少一至七成。目前,全国耕地受旱面积为9892万亩,有497万人、342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武汉,梁子湖的一个支流已经基本干涸,江夏山坡乡的一位鱼塘主说“以前鱼塘的水都是从这湖里抽取的,几十年没见过这个湖水干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