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五运六气是指什么?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认为,人生活在天地间,受天地自然气候影响而生存,气候正常则人健康少病,气候失常、反常会导致“戾气”流行,传染病流行。而对气候失常、反常的推测则有一套格局,即:每一年有一个大运,主宰着近地空间的全年气候特点,大运十年一周期;大运之下的地表和地内的气候因素称小运,小运有五,即将一年365.25天分为五个节段(五运),每运73天有奇;大运之上的高空气候因素称六气,即将一年分为六个节段(六气),每气60.875天。
五运、六气每个节段内分别有主、客两种气候因素起作用,即运有主运、客运,气有主气、客气之分。所谓“主”,即年年不变的气候因素,是由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所谓“客”,就是年年不同、总有变化的气候因素,是由大气环流和日地空间的空间因素造成的。这样,变化着的客气、客运加临在不变的主气、主运之上,再与变化着的大运相迭加,同者相加,反者相抵,不同不反者五行生克乘侮,就产生了自然界空间中年年不同、但又有大体相似节律的我国气候。其中客气出现在不该出的时间节段中可以造成气候反常、客气与大运五行相克多致气候失常、客气与大运五行属性相同时强度相加亦可导致气候超常剧烈。气候失常或反常时,一方面人体抵抗力下降,一方面致病气出现,往往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古代医家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种十天干以定“运”;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地支以定“气”。前人结合五行生?理论,推断每年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但其中不少是牵强附会之说,现已少用。
什么叫“五有余,五不足”?
语出《素问?调经论》,是指神、气、血、形、志五者的有余和不足。据脏象学说有关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的理论,此五者实指五脏的有余和不足。
五余为邪气有余,属实证,不足为精气不足,属虚证。临床表现:神有余则笑不休,不足则悲;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呼吸不利而气短;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形有余则腹胀,二便不通利,不足则四肢不能随意运用;志有余则腹胀、泄泻,不足则四肢厥冷。
★中医上讲“上火了”的“火”从何来?
上火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也就是上火的一些广义的症状,比如胃火可以有胃疼、大便干等症状,肺火可以有咯血、咳嗽、黄痰等症状,肝火会有一些烦躁、失眠、女性会有乳房胀痛等。
“上火”包含的中医原理
人体里本身是有火的,如果没有火那么生命也就停止了,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之火。当然火也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体温应该在37度左右,如果火过亢人就会不舒服,会出现很多红、肿、热、痛、烦等具体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火则生、无火则死,正常意义上说来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须的,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不正常的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这样就显为实火。另一种情况阳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
上火还有什么含义?
上火中的“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表现的部位,再就是表示的一个动词也就是产生火了。一般人认为上火的具体表现一般在头面部居多,实际上中医认为人体是联系的,身体各个部位都应该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那么人体的邪火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自身引发的还是外界因素导致的?中医认为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可以是一种诱因。总的说来还是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