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医学常识☆ |
“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早春二月,气候多变,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对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来说,若稍有疏忽,极易发生心衰(危及健康和生命)。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成年人中的心衰患病率为1.5%,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心衰患病率高达4%~6%。
人们把天气变化比喻成心肺功能的“晴雨表”,由于早春季节寒风料峭,时有寒潮过境,当机体受到气温、气流等气候条件变化剧烈的影响,在寒冷的刺激下,交感神经兴奋,人体内收缩血管的物质----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致使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增加,肾脏水钠潴留,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加上空气干燥,水分消耗多,体内容易缺水而使血液变得黏稠,血流减慢,心血管病患者就容易发生心力衰竭。此外,患有感冒,肺部感染,过度疲劳,心情烦躁,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等,都易诱发心衰。
一、及早干预高危人群
二、预防呼吸道感染
三、掌握好运动量
四、饮食清淡三餐有节
五、补充水分
切忌过量
保证休息避免过劳。有心血管病的患者,一定要休息好,保证晚睡8小时,午睡1小时。注意不干重体力劳动,不参加较剧烈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六、情绪愉悦
防止波动
七、发生心衰及早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