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鼓浪屿
鼓浪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446
  • 关注人气: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秋燥抗疲劳 补气养生18法

(2010-09-21 09:58:00)
标签:

杂谈

分类: ☆养生之道☆

秋季气候对人体影响

  1.秋天气温渐低而气压渐高,人体出汗减少,血液流向体表不如夏日那么盛,但脉管仍带有扩张的余势,故秋季正常脉表现为轻虚而微浮,似羽毛状。

  2.秋季空气干燥,可使气管、喉、肺等呼吸道弹性降低并易产生微小的裂口,纤毛活动减少,使排出异物的功能减退;呼吸道血流减少,从而降低了吸气功能。

  3.秋季易发疾病,如急性胰腺炎、凤湿热、哮喘、慢性肾炎、感冒等。

  4.秋季冷空气活跃,可促使栓塞、中风、支气管哮喘、心绞痛、消化不良、血友病、胆结石绞痛等病发作。

  5.秋季气候易诱使人精神及情绪上的波动,表现为乏力、不愉快、不想工作、失眠、头痛和易激动等。尤其在天气变化前数小时中,上述症状更易发生。

秋季养生的方法

  秋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防凉防燥。可从中医所谓的“肺”着手。因为“秋三月,肺气旺”,肺不但气旺,也是最易被侵犯的脏器。使肺气旺而不受外邪之侵,是秋季非药物性养生的基本方法。

  1.咀嚼鼓漱:每天晨起和临睡前,有如咀嚼口香糖一样(张大口)作上下颚运动100次。然后闭嘴,舌抵上颚鼓漱100次,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反复36回。咀嚼时,颚部肌肉会将滞留在左侧头部的血液向下牵引,送回心脏,促进血液回圈,抵御秋季凉气。

  2.压揉承浆:承浆穴在唇下凹处,以食指用力压揉,即可感觉口腔内会涌出分泌液。若糖尿病患者在想喝水之时,用力压揉此处10余次,口渴即可消失,不必反复饮水。这种分泌液不仅可以预防秋燥,而且含有可延缓衰老的腮腺素,同时可使老人面色红润。本法简捷实用,作为长期保健可以不受时间、场所的影响,随时应用。

  3.秋季敲法:肺与大肠相表里,由于秋燥易导致大肠蠕动变慢,形成季节性便秘。专家介绍一种敲法。眼睛的正下方颊贵处,是大肠经络贯通处,只要有规律地刺激眼眶正下方或颧骨四周,就可使肠功能恢复正常。方法:并拢食、中、无名指,以指肚有节律的轻敲。早餐后10~15分钟,是大肠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此时,作几分钟的秋季敲法,可立刻产生便意。便通则肺亦强,整个精神状态也会明显改善。

  4.“嘻”字功:为古代呼吸锻炼的呼气法之一,有“去肺家一切积气”,“出肺中之浊气”的健肺功能。方法是在空气清新处站立片刻,尽量吸入新鲜空气,稍顿一下,然后口中发出嘻(xi)音,渐渐呼出浊气,反复36次。“嘻”字音可以清肺。对外感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秋季补气养生18法

     01、节食欲。秋季切忌暴饮暴食,同时也要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

     02、忌怒气。少发脾气可以有效地解秋乏。

     03、常梳发。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易除疲劳。

     04、面多擦。用双手或干毛巾揉搓面部,使面部红润。

     05、舌舔腭。用舌头舔牙齿上腭,可以起到提神、补气、养心的作用。

     06、齿数嗑。牙齿多活动,相互嗑一嗑,保持牙齿健康,有助于消除疲劳。

     07、呼浊气。应多走出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呼吸系统机能。

     08、咽唾液。咽唾液可促消化、开胸理气、增加内脏气管功能,延年益寿。

    09、目运转。经常走出户外,眺望远方,结合眼保健操揉搓眼睛可以醒脑解乏。

     10、耳常弹。用手多揉搓耳朵,或多听听音乐激活听觉神经,有助于减轻疲劳。

     11、脊背暖。秋季早晚温差大应及时地增减衣物,防止感冒,保护五脏六腑。

     12、胸宜护。保持体温,可以增强免疫力。

     13、腹自揉。用手掌按摩腹部,适当揉搓,可以助消化、消除淤积、益气强身。

     14、谷道拖。收缩、上提肛门,可以提神补气。

     15、肢节摇。甩甩手,踢踢腿,增强活力,消除疲劳。

     16、足心搓。每天洗脚按摩脚心,可以消浊通络,解除疲劳起到吐故纳新的效果。

     17、便禁言。大小便时闭口握双手,可以益智补气。

     18、净体肤。秋天干燥应多用手揉搓身体,可以使人精神焕发、延年益寿,解乏消疲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