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鼓浪屿
鼓浪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446
  • 关注人气: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西兰遭受里氏7.1级地震 创“零死亡”记录【图】

(2010-09-05 15:20:00)
标签:

杂谈

分类: ☆历史存档☆

    当地时间4日凌晨4点35分(北京时间0点35分),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附近发生里氏7.1级地震。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表示,这起地震给当地供水、供电、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带来了触目惊心的破坏,但“奇迹般地”没有人员死亡。


  根据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发布的数据,地震的震中位于克赖斯特彻奇市西北方向30公里处,距离位于北岛的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有298公里。震级最初判断为7 .4级,但稍后降低为7.1级。美国地质勘探局则将这次的震级定为7.0。英国媒体称震源深度为10公里,但新西兰当地媒体则报道为33公里。地震发生后有关机构没有发布海啸预警。

  基础设施严重毁坏

  强震造成克赖斯特彻奇市的部分电力设备和交通信号灯无法工作,煤气和供水管道出现泄漏,损毁建筑物的碎石砸在汽车和马路上堵塞交通。由于需要对机场和候机楼安全性进行评估,所有进出克赖斯特彻奇的航班都已停飞,此外铁路运营也已经中断,当地13条水运线也全部停航。目前,克赖斯特彻奇市机场一度停飞的航班已经恢复。至当地时间4日下午5时,克赖斯特彻奇市的绝大部分地区已恢复电力供应,但许多地区的供水仍然得不到保证。

  新西兰民防事务部长约翰?卡特表示这起地震给南岛特别是克赖斯特彻奇市的基础设置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该市40万居民的生活将因此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损失波及家家户户,包括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公路、大桥还有供电设备。”克赖斯特彻奇市当地的坎特伯雷大学已经决定关闭校园到13日,待基础设施恢复和完成安全检查后再让2.2万名学生返校上课。

  克赖斯特彻奇市市长鲍勃?帕克介绍说,绝大多数居民楼在地震中虽然有摇晃但最后都屹立不倒,但市中心多座历史悠久的老建筑遭到了严重破坏,有的烟囱掉落,有的外墙甚至已经完全垮塌。一支来自普伦蒂湾的大学橄榄球队3日晚刚在克赖斯特彻奇参加完比赛,他们下榻的酒店正好就位于市中心的一幢老建筑内。地震发生后他们不得不被紧急疏散,球队技术顾问保罗?费尼说:“几年前我曾经历过一场地震,但这次的严重程度显然要大多了。”

  截至目前,震区已经发生了从3.9到5.3级不等的12次余震,当局警告称可能有建筑会整体坍塌,其中包括克赖斯特彻奇市郊利特尔顿港的新西兰著名历史建筑帝国酒店。

  仅伤两人 总理叹走运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能源部长格里?布朗利和民防事务部长卡特已经乘坐军用飞机紧急赶往南岛视察灾情,新西兰军方也已派出士兵前往协助救援。

  但值得庆幸的是,截至目前尚未接到有人在地震中死亡的报告。目前仅仅有两人受重伤,一人是被倒下的烟囱砸中,另一人则是被飞溅的玻璃严重割伤。当地消防部门透露,有居民因为掉落的烟囱和家门出口处被堵而困在损坏的建筑物中,但这些建筑物并没有坍塌,因此也没有人被埋在废墟下。

7.1级地震仅2人重伤

    此次地震目前已造成两人重伤。其中一名男子50多岁,被倒下的烟囱砸伤,目前仍在重症病房;另一名男子被震碎的玻璃严重扎伤。目前,没有华侨华人或留学生受伤的报道

  约翰?基在接受新西兰电视台采访时说:“这起地震的破坏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唯一能成为奇迹的就是没有人失去生命。”卡特则表示:“我认为我们国家简直太走运了,这样的强震没有造成死亡。”新西兰虽然频发地震,大地震也不算罕见,但每次人员伤亡都很少。上次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还是在1968年,当时的7.1级地震造成南岛西海岸3人死亡。

现场:“房子就像果冻一样摇晃”

  地震发生时整个新西兰南岛都有震感,其中克赖斯特彻奇最强。很多当地居民都透露,他们被强烈的摇晃和玻璃破碎的响声惊醒,发现室内悬挂的物件不断掉落,桌椅正在滑动,惊恐之中他们穿着内衣就狂跑出家门,跟街坊邻里在大街上会合,这时候他们发现手机也没了信号。

  克赖斯特彻奇市民马克?奥康奈尔回忆说,剧烈的摇晃持续了40秒钟。“整个房子就像果冻一样摇晃。我跟妻子当时在二楼卧室里睡觉,先是从床上摔到地板上,然后又从一面墙被甩到另一面墙,好不容易我们才逃出卧室,爬下楼梯,冲到街上去。”奥康奈尔的家里如今一片狼藉,满地都是破碎的玻璃、从橱柜里掉下来的抽屉和食物,电脑和电视机也都被翻了个个。

  当地的一位小学校长马克汉姆?麦卡伦则心痛地告诉记者,他放在柜子里的瓷器被砸得稀巴烂,“墙上的照片也掉到地上,凡是挂着的东西全都掉了”。

奇迹成因——政府监管得力 建筑质量过硬

  有专家分析称,这次地震的“零死亡”奇迹主要归功于政府对建筑物的安全标准和抗震能力规定得非常严格,对“豆腐渣”工程等质量不合格的现象都有极其严厉的惩罚措施。

  “新西兰有非常好的房屋建筑标准,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建筑物跟类似海地这样的其他国家相比要牢固得多。”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地质学教授玛莎?萨维奇介绍说,“这次地震规模跟海地地震相同,但损失要小很多。尽管有烟囱和房屋外墙倒塌,但建筑物的基本格局都保存完整。”

  另据新西兰当地媒体报道,此次地震尽管震源很浅,但是震中距离克赖斯特彻奇还有一定距离,并非容易造成重大伤亡的直下型地震(即震源就在城市中心地下)。此外虽然是全国第二大、南岛第一大城市且有近40万人口,但克赖斯特彻奇市区面积较大,人口分散,居民楼又多是低层建筑,在地震中产生的损失相对高楼要小些。

链接——歹徒“趁火打劫” 灾区实施宵禁

南都讯 发生强烈地震的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市目前已处于紧急状态,市中心从4日晚7时至5日早7时实施宵禁。该市附近的凯厄波伊镇也将同时实施宵禁。

  地震发生后,克赖斯特彻奇市出现了歹徒“趁火打劫”闯入商店行窃的犯罪事件,其中部分罪犯已经遭到警方逮捕。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4日在地震灾区表示,这是新西兰自1968年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政府将向灾区民众提供帮助,军队处于待命状态,必要时将协助警方维持秩序。对地震损失的评估将在数日后公布,估计损失将达数十亿新元。

  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网站说,地震发生后3小时内,震中附近区域共发生5次里氏4.0级以上余震。克赖斯特彻奇市长随后宣布这座城市进入紧急状态。

六大经验力保“零死亡”

此次里氏7.1级强烈地震仅造成2人重伤、部分建筑物和道路损坏,没有传出人员死亡的消息。这一方面源于新西兰地广人稀的自然优势,另一方面得益于该国通过不断摸索得出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抗震减灾体系。

新西兰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及桥梁上均采用了结构隔震减震装置。地震发生时,隔震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害。另外,新西兰政府在房屋建筑方面加强立法,严把质量关。同时,新西兰政府也十分重视对公民的防灾、减灾教育,让普通民众大都清楚地震发生后如何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隔震技术

重要建筑物均有隔震装置

新西兰隔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科研人员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将特制的橡胶垫用于基础隔震。目前,新西兰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及桥梁上均采用了结构隔震减震装置。比如:议会内阁办公楼和卫生部大楼均采用含铅的橡胶垫将建筑体和地基梁隔开。地震发生时,隔震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害。

■抗震建材

倡导木架大玻璃轻型建筑

新西兰建筑研究协会是专门研究抗震建筑的机构,其设计的木框架大玻璃轻型建筑造价不高,较能被居民广泛接受,而且这种建筑的优越抗震性能在1987年南岛里氏6.7级地震中得到充分证明。其后,在新西兰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轻型木结构建筑方式得以全面推广,目前新西兰低层和多层住宅主要采用这种建筑方式。实践证明,轻型木结构因其自身质量轻、强度高等特性,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地震发生时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房屋质量

建筑物质量追责体系完善

新西兰政府在房屋建筑方面加强立法,严把质量关。新西兰在《建筑法》和建筑规范中对投资者、设计师以及设计图都做了具体规定,建筑师和设计师都可以监督施工。对于建筑工程的审查,《建筑法》规定投资者委托设计师进行图纸设计后,要送交有关专业部门审核,建筑物出现问题要追究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的责任,以促使相关人员确保安全。

■防灾教育

民众基本都知道如何避震

政府重视对公民的防灾、减灾教育。多年来,新西兰国家民防部都会印制防御各种具体灾害的宣传品,其内容包括灾害的识别、预防,以及如何自救、互救等,所有公民人手一套。经过长期的宣传普及,新西兰普通民众大都清楚地震发生后如何应对。

■防御机制

国家设立三级政府应急制

新西兰政府重视灾害防御工作,灾害防御机制行之有效。政府对各种自然灾害实行综合管理,专门设立了政府民防部,从中央政府到地区、地方三级政府均设有防灾减灾机构。一旦发生全国性重大自然灾害,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国家民防总指挥部就会立即启动,地区和地方的民防指挥中心也立即投入工作。

■地震保险

被誉为最成功的灾害保险

新西兰地震保险制度被誉为全球运作最成功的灾害保险制度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国家以法律形式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多渠道巨灾风险分散体系,以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来尽可能分散巨灾风险。

这一地震风险应对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地震委员会、保险公司和保险协会,分属政府机构、商业机构和社会机构。一旦灾害发生,地震委员会负责法定保险的损失赔偿;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负责超出法定保险责任部分的损失赔偿;而保险协会则负责启动应急计划。

    互联网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这两天的网络访问量大幅度下滑——仅为平日的1/5。是否和“专项检查”有关?会不会造就一个“零访问”记录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