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历史存档☆ |
“各地高温至少40人中暑身亡 高温停工规定落空”
患者高烧量“爆”体温表
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一名41岁的患者,在一家工地从事混凝土搅拌工作。当晚值班护士说,他被送进来时,全身火烫,她们拿体温表为其测量体温,没过多久,体温表竟爆了。“体温表的极限值是42℃,大部分重度中暑患者的体温都超过了这个温度。”
早报讯 “相比北方地区来说,南方的高温顽固而持久。”昨天18时,中央气象台网站以这句话开头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称,预计未来24小时,江淮江南江汉等地的高温天气仍将持续;而综合各地媒体报道,近一轮高温天气已经导致内蒙古、山东、西安、重庆等地至少有40人因中暑而死亡。
未来24小时,四川、海南等地将有暴雨。8月4日至5日,东北大部将有明显降雨。
济南多名工人中暑身亡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8月2日报道称,连日来,部分地区的短暂降雨并没有达到有效降温的效果:在山东,高温天气悲剧频发,济南多名户外工人中暑身亡,建设部门高温停工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高温天气让济南各大医院急诊室的中暑病人激增。济南市立三院仅7月31日一天接诊的40例中暑病人中就有11人经抢救无效身亡。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截至1日8时,已有4名中暑病人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该院称还有4名病人在院外死亡,并没有来医院。在山东省立医院,7月31日全天接诊191名患者,中暑者占了1/3多,在7月31日当天和1日凌晨各出现一例中暑死亡病例。据医院介绍,死者多数为建筑工人。
济南规定气温达到37℃以上,建筑工地从10时到16时停工,为什么还不断有人在停工时段中暑呢?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关学军表示,对于不落实高温停工规定的企业,他们目前只能采取通报批评,在评优评先、资质升级等方面扣减相应分数等处罚手段,而无法对其进行实质性处罚,这也使高温停工的规定在很多工地成了一纸空文。
而据《鲁北晚报》报道称,在山东滨州市仅7月31日一天,因中暑而死亡的人数就达到了十几人。
老年人中暑者较多
据《华商报》报道,从7月27日开始,地处内陆的古城西安一直为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所笼罩,导致中暑者激增,目前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
而据《内蒙古晨报》报道,自7月27日8时至7月30日8时,持续高温天气已造成包头3人中暑死亡,还有200多人被送入医院急救。仅7月29日晚,120指挥中心共受理事件71起,创包头120调度历史最高呼救纪录。其中家庭报警、老年人突发高热症状报警52起,中暑患者多为老年人。
此外,《重庆晨报》报道称,7月29日下午,渝北区一83岁的老人突然倒在马路上,被120送至渝北区人民医院,经检查为重度中暑,并于7月29日晚上离开了人世。
相关新闻:济南1天10余名工人中暑身亡 停工规定成空文
中广网济南8月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18时47分报道,连日来,部分地区的短暂降雨并没有达到有效降温的效果:在山东,高温天气悲剧频发,济南多名户外工人中暑身亡,建设部门高温停工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高温天气让济南各大医院急诊室的中暑病人激增。济南市立三院仅31日一天接诊的40例中暑病人中就有11人经抢救无效身亡,山大二院、山东省立医院也出现多起中暑引发的死亡病例。据医院介绍,死者多数为建筑工人。
济南市规定,气温达到37℃以上,建筑工地从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停工,为什么还不断有人在停工时段中暑呢?记者调查发现,发生事故的多是一些小工地。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关学军表示,对于不落实的高温停工规定的企业,他们目前只能采取通报批评,在评优评先、资质升级等方面扣减相应分数等处罚手段,而无法对其进行实质性处罚,这也使高温停工的规定在很多工地成了一纸空文。
济南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关学军:没有监管部门,我们只是这么要求,它没有法律法规啊,他要是不执行,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相关新闻:重庆进入中暑高发期 8旬老人热死街头
重庆晨网记者袁婧 实习生 王欣 30日,在烈日的笼罩下,重庆主城地区出现多位因中暑晕厥入院的市民。医生提醒,市民应尽量避免高温时外出及作业,出门时最好携带避暑药品。
八旬老人中暑身亡
“他怎么趴在地上不动?”29日下午,渝北区可口可乐公司附近,现年83岁的老人王治清突然倒在了马路上。路过此地的张先生发现老人面色苍白,立刻拨打了120。很快,王治清老人被送至渝北区人民医院,经检查,他被诊断为重度中暑。
29日下午6点40分左右,昏迷不醒的老人被转至急救中心重症监护室抢救。不幸的是,严重中暑的王治清老人于29日晚上离开了人世。
公交车司机快被热昏
30日中午1时左右,从远翅塑料厂至菜园坝火车站的610路公交车上,司机陈洪刚汗如雨下,突然感到胸口发闷。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中暑了。
此时,公交车行驶到渝北区渝北区锦绣山庄附近。陈洪刚试着将车慢慢靠边停稳。“我可能中暑了,希望大家能谅解转下车。”见所有乘客安全转车后,陈洪刚本想将车开到终点站后,再去医院就诊。
当他进入驾驶室时,车厢扑面而来的热浪几乎让其昏厥。陈洪刚向同事求助后,自己拨打了120,到附近医院就医。经检查,陈洪刚属中度中暑。
医生:近日进入中暑高发期
重庆市急救中心急诊部内科邹妤婕提醒市民,根据往年医院情况,一般持续高温两三天后,因中暑入院的病人会大幅增多,进入中暑高发期。
“尽量避免高温出行或作业,”邹医生告知,面对红色天气,市民应多食用防暑类食物,出行时,包里最好备点风油精等清凉药品。
此外,身体抵抗力较差的市民,特别是老人与小孩,需更注意防暑。若发现自己皮外温度偏高时,可用凉水擦拭全身,以降温避暑。
延伸阅读:武汉连日高温 中暑的人少了“空调病"人却多了
连日高温,医院急诊室的中暑病人不多,但上吐下泻、感冒发烧等“空调病”患者却增多了。
上周末,家住利济南路的谢女士窝在空调房里消暑,周日晚她喝了些啤酒后,开始拉肚子,连忙到市一医院挂急诊。医生判断,她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又喝了冰啤酒,诱发了胃肠炎。
从8月2日晚6时至晚9时,登记在册的病人有18人,其中14人都出现头晕、呕吐、发烧等症状。昨日当班的医生李立为介绍,以往一晚上接诊30多个病人,近几天飙升至60多人,近半为“空调病”。中暑的不超过10人,且症状都不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了一例重度中暑患者,这位50岁的恩施人付先生,1日下午3时在青菱乡工地作业时,突觉心慌、恶心、呕吐并伴有抽搐,转送到武大人民医院时,体温40.5℃,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经过治疗后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