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布的诺贝尔奖的奖项里,让爱国愤青欢呼雀跃的无疑是华人科学家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了,不过,让爱国愤青非常失望的是,高锟虽然是华人科学家,却是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他得到诺贝尔奖的研究,也都是在英国标准电话电缆公司任职时完成的。
到目前为止,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华人已有8位,李政道和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崔琦、朱棣文、钱永健、高锟,他们全部都不是中国人,他们受的教育,和新中国教育几乎都毫无关系。
国内的教育,批量培养的是半文盲和大老粗?
目前最新公布的诺贝尔文学奖由德国女作家获得,此前几天已经公布的化学奖,由美国和以色列科学家共同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三名美国科学家获得。
目前公布的奖项里,让爱国愤青欢呼雀跃的无疑是诺贝尔物理学奖了,是由华人科学家高锟和两名美国人获得,表彰他们对于光纤通信的突破性研究。不过,让爱国愤青非常失望的是,高锟虽然是华人科学家,还曾经担任过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却是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他得到诺贝尔奖的研究,也都是在英国标准电话电缆公司任职时完成的。1944年,高锟就随父移居英国殖民地香港,入读圣约瑟书院,1957年毕业于英国格林尼治大学电机工程系,1965年获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电机工程博士学位。
国内媒体在报道华人获得诺贝尔奖时,总千方百计想找出他们和中国的关系。去年钱永健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国内媒体都报道他是钱学森的侄子,某媒体采访钱永健,还称他获奖是中国人的骄傲,钱永健当场就说,他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
不仅如此,其实只要统计一下,就会发现,到目前为止,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华人已有8位,他们分别是:
195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
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
198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
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
199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
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
他们全部都不是中国人,他们受的教育和新中国教育几乎都毫无关系。
李政道、杨振宁毕业于民国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后赴美求学;丁肇中的中学时代在台湾度过,后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就读;李远哲毕业于台湾大学,后赴美国柏克利加州大学就读;朱棣文和钱永健则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出生在美国,所有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在美国完成。高锟的情况上面介绍了。
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唯一只有一位,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曾接受过新中国的基础教育,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他1951年曾在北京读中学,次年就到香港培正中学就读,随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就读。
新中国的教育没有培养出一位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的获得者。哪怕是在中国读过小学、中学、大学,然后跑到外国去发展的,也都一个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
由于自然科学的标准相对来说更统一,不像诺贝尔文学奖,爱国愤青可以说是老外不懂中文,不像诺贝尔和平奖,爱国愤青可以说是敌对势力仇视中国。所以我们只谈诺贝尔奖的自然科学奖项。
中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对人才的竞争(无论是从海外吸引人才还是吸引高考尖子)越来越激烈,对人才所提供的物质条件好像也越来越好。但现存高教和研究体制也越来越显示出力不从心,没有迹象表明可以培养好人才,使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这几年人们对钱学森的“中国为何培养不出大师?”这一问题有了很多讨论,但对制度的反省还仍然很肤浅。
答案已经有了,而且只能是老师的那个标准答案是正确的,不那么答,考试就没分数。这样的应试教育体制,怎么能指望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呢?
《既当婊子又立牌坊》
有一位冯姓老师,不知道从哪本教学参考书里抄来课文里古诗的翻译,要求我们背诵,考试时考到古诗翻译,必须严格一致,不能用自己的语言翻译,错一个字就要扣分;还有一个侯姓老师,夸耀她最得意的一个女生,能够把她讲课时的解答,在考试时一字不差地默写出来。这确实厉害,但这样还要人脑做什么用?人脑的作用就退化成了电脑的复制粘贴了,而且是单信息源的。
高考尖子到国外和香港等地接受高等教育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最近几年教育移民的发展表明,越来越多的高考尖子毫不迟疑地选择“退出”中国高教体系,到海外寻找他们认为是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国内的一流大学已经竞争不过海外一般性的大学,对国内的高考尖子没有很大的吸引力。这里还应当考虑的是,这些年每年都有数万人“退出”高考,即不参加高考。这两方面的情形清楚表明人们对中国教育体系的高度失望,作了“退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