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人 参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单一。掌状复叶轮生茎端。一年生为1片三出复叶。二年生有1片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1片。4~6年生有3~5片五出复叶,果扁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人参生于】 深山阴湿林下。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多栽培。
【采
【性
【化学成分】 根含多种人参皂甙(ginsehoside),如人参皂甙Ra1、.Ra2、Rb2、Rb3、Rc、Rd、Re、Rf、Rg1、Rg2、Rh、Ro。
【性 味】 性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
柴胡
【中药来源】 本品始载於《本经》。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 DC.和狭叶柴胡(南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根或全草。前者主产於辽宁省、 甘肃省、河北省、河南省等地;后者主产於湖北省、江苏省、四川省等地。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或醋炙用。
【中药规格】 商品以产地不同分为:
1.津柴胡 以太行山之东,河北省易县、沫源、平山所产著名,品质较好;山西省阳泉、长治、太行山;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大青山均产。集散於天津、又称“山柴胡”。质坚硬,略带须根,并留有芦茎3~7厘米,主销华南或出口。
2.柴胡 产於河南省,以嵩县、卢氏、栾川等地产品特佳。独根肥状、色黄褐,不留残茎,有“柴胡王”之称。装箱主销国外。
3.汉柴胡 在汉口集散,产湖北省均县,郧县,陕西省商县,河南省西峡、内乡等地。尤以三省交界的紫荆关所产最佳,即有名的“紫荆关柴胡”。根条长壮、色深褐,但留芦较长。现多以来源不同只分北柴胡和南柴胡两种,一般认为北柴胡品质优佳。以条粗坚实、气味浓者为佳。
【药材性状】 北柴胡为圆锥形或长圆锥形,常有分枝,长6~15厘米,直径0.3~0.8厘米,根头膨大,顶端残留多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有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圆形或类圆形,直径0.3~1.5厘米,有的呈片段,厚0.8~1.2厘米,切面淡黄色,皮部薄,棕色或棕黄色,木部宽广,黄色,年长者强烈木化呈数层环纹,形成层明显。气微香,味微苦。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多不分歧。根头顶端密被纤维状叶基残余。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紧密环纹或横向疣状突起。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外表面黑棕色或红棕色,切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体轻松,略具败油气。加醋拌炒为醋柴胡,呈黄褐色,质干脆,具醋气。加鳖血拌匀,文火炒干为鳖柴胡,具腥气。
【主要成分】 柴胡根含α-菠菜固醇、春福寿草醇及柴胡皂苷,另含挥发油等。狭叶柴胡根含皂苷、挥发油、柴胡醇、春福寿草醇、α-菠菜固醇。
【药理作用】 柴胡具有镇静、安定、 镇痛、解热、镇咳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柴胡及其有效成分柴胡皂苷有抗炎作用;柴胡皂苷又有降低血浆胆固醇作用;柴胡有较好的抗脂肪肝、抗肝损伤、利胆、降转氨酶作用;柴胡煎剂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柴胡挥发油可抗感冒病毒,还有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应用】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主治少阳表证,感冒发热,胸胁疼痛,月份经不调,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脏器下垂,疟疾寒热。
【药材用法】 煎服,3~10g。和解退热宜生用,疏肝散郁宜醋炙,骨蒸劳热当用鳖血拌炒。
【使用禁忌】 柴胡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若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茯 苓
【中药来源】 本品始载於《本经》。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菌核。多寄生於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野生或培植,主产於云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等地。
【采收加工】 7~9月份采挖。堆置“发汗”后摊开晒干,再行“发汗”、晾干,如此反复3~4次,最后晾至全干。生用。
【中药规格】 商品过去由於加工不同有个苓、大楝苓、小楝苓、上平片、中平片、天字片、包片等数十种,现在已按实际应用情况简化,只分茯苓个、茯苓块、赤茯苓。除茯苓皮外,个、块均分为一、二等级和统装。茯苓个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无裂隙、断面色白细腻,嚼之粘性强者为佳;茯苓皮以外皮黑褐色、内面灰白色、体软、质松、略具弹性者为佳;茯苓块以块状不碎,色洁白者为佳。以云南省的产品最著。
【药材性状】
1.茯苓个 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2.茯苓皮 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色白色或淡棕色。质较松软,略具弹性。
3.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主要成分】
【药理作用】 茯苓具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镇静和降低血糖作用。
【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应用】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脾虚湿泻,心悸,失眠。
【药材用法】 煎服。10~15g。
【附
茯苓皮 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性味同茯苓,功专行皮肤水湿。多用於皮肤水肿,常与五加皮、陈皮等同用。如五皮饮。用量15~30g。
茯 神 为茯苓菌核生长中天然抱有松根者。性味同茯苓。有宁心安神之功,专用於心神不安、惊悸、健忘等。用量同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