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北京馆
全聚德烤鸭历史悠久、蜚声中外的全聚德烤鸭采用挂炉、明火烧果木的方法烤制而成。烤鸭成熟时间为45分钟左右。其成品特点是:刚烤出的鸭子皮质酥脆,肉质鲜嫩,飘逸着果木的清香。鸭体形态丰盈饱满,全身呈均匀的枣红色,油光润泽,赏心悦目。配以荷叶饼、葱、酱食之,腴美醇厚,回味不尽。
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始于清初,满族入关后兴起,早在18世纪,康熙、乾隆二帝所举办的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内中就有羊肉火锅。后流传至市肆,由清真馆经营。《旧都百话》云:"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与羊肉馆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公元1854年,北京前门外正阳楼开业,是汉民馆出售涮羊肉的首创者。其切出的肉,"片薄如纸,无一不完整",使这一美味更加驰名。
驰名中外的北京烤鸭
天津馆
天津的饮食文化驰名中外,不少到天津旅游的人都是奔着吃去的。那里既有登得大雅之堂的天津菜,也有众多风味独具的津门特色小吃。天津是退海之地,古有九河下梢之说,盛产鱼、虾、蟹,民间素有“吃鱼吃吓,天津为家”的说法。“八大碗”、“四大扒”、冬令四珍等筵席必备菜品,盛菜多用大碗大盘,鱼、肉更是大快朵颐,虽精致不比南方菜讲究,但份量十足,味道浓重,自有几分酣畅的豪爽之气。天津的小吃花样繁多,在中国名小吃之中独具风格。天津风味小吃的制作多以面粉为主料,有油炸、煎烙、稀食和粘甜食四大类。其中最出名的有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耳朵眼炸糕,被誉为“津门三绝”。此外还有天津糕干、煎饼果子、贴饽饽熬小鱼、果仁张、棒槌果子、石头门坎素包、鲜果馅汤圆、恩发德蒸饺、马记茶汤等各色各样的小吃。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誉满全国,名扬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欢迎,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选料、配方、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有一定的绝招儿,做工上更是有明确的规格标准,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是15个褶。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雾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
天津狗不理包子
河北馆第九大菜系——冀菜:保定会馆
此次直隶官府菜作为“中国第九大菜系”冀菜的代表出征世博会,就是希望借助世博这个平台,积极向全世界人民展示燕赵风采,让世人领略冀菜美食,从而对河北源远流长的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
保定会馆初步甄选出了锅包肘子、李鸿章烩菜、鸡里蹦、直隶官府烧腌鱼、驴肉火烧等作为首批投入世博会的品种。除了上述菜品外,保定会馆还拟推出?椤叶饼、唐山棋子烧饼等小吃,争取将更多的河北特色美食推向世博会。
河北全鱼宴
山西馆
晋菜的基本风味以咸香为主,甜酸为辅,菜点可分为南、北、中三派。南路以运城、临汾地区为主,菜品以海味为最,口味偏重清淡。北路以大同、五台山为代表,菜肴讲究重油重色。中路菜以太原为主,兼收南北之长,选料精细,切配讲究,以咸味为主,酸甜为辅,菜肴具有酥烂、香嫩、重色、重味的特点。山西面食尤其著名,品种多,吃法别致,风味各异,成品或筋韧或柔软,无不滑利爽口,余味悠长。最奇的是山西面食可以成宴,且从头至尾不会相同。
高梁面鱼鱼,本是忻州地区乡间百姓粗粮细做的一种日常食品。近年来一些宾馆、饭店,捕拾民风,将其发展成了招待内外游客的风味食品。 高梁面鱼鱼是普通高梁经过淘煮漂晾,碾磨成面,用开水和好,人工搓成的。看忻州的农家妇女们搓鱼鱼,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其做法是在面案两头各摆五块大似蒜瓣的面疙瘩,然后用两手掌按压和搓动,由远及近,逐渐靠拢,观之手下10条鱼鱼儿由短变长,汇成一片。搓成的鱼鱼儿一般有高粱米粗细,盘起来放在一起长短一致,粗细均匀。高粱面鱼鱼蒸熟后,配以羊肉或西红柿汤调和,清爽利口,别具风味。
太原的面食远近闻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刀削面了。刀削面对厨师的手艺有很高的要求,制作的过程非常具有观赏性:只见厨师手持一把形状独特的瓦形刀,立于盛满了滚水的大锅前,另一只手托着一块筒状的面团;开始削面以后,面条从上向下飘入锅中,条条相连。成品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再佐以浇头、菜码,吃来光滑筋道。
山西名菜过油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