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活健康☆ |
首先,夏日外出时要备好防晒用具和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饮料和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慢性疾病患者,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其次,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和盐类。高温作业人员,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盐类,多饮清凉盐开水、绿豆汤、酸梅汤、冰水等,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生菜、黄瓜、西红柿、桃子、杏、西瓜、甜瓜等蔬菜和水果的水分含量较高,可多吃一些用来补充水分,但要注意饮食卫生。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因此在夏季也可多食。
第三,夏季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到早出工、晚收工,适当延长中午休息时间。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第四,如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要做的事情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荫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也可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中暑重症的诊断标准
重症中暑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机制十分复杂,重症中暑由于高热大量体液丢失,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出现主要脏器低灌注及微循环障碍,同时在高温辐射的物理因子强烈作用下,激活机体巨噬细胞、单核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炎性介质,导致全身自发性细胞损伤性炎性反应。
重症中暑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机制十分复杂,重症中暑由于高热大量体液丢失,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出现主要脏器低灌注及微循环障碍,同时在高温辐射的物理因子强烈作用下,激活机体巨噬细胞、单核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炎性介质,导致全身自发性细胞损伤性炎性反应。
中暑是外界致热原作用,机体散热功能障碍引起体内热蓄积。本组重症中暑患者就诊时体温≥40 ℃,就诊时间≥2h ,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50 % ,体温低于40 ℃,就诊时间< 2h ,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 20 % ,这说明体温愈高、中暑时间愈长对脑、心、肾及肝重要器官损害愈重,故中暑患者的治疗的早晚,尤其降温的快慢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高温高湿是中暑的先决条件,因此要尽量避免在阳光直射、炎热潮湿的夏天中午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应着透气良好的服装,训练前、中、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平时加强适应性训练,包括训练时间、强度和耐热训练。战士一旦发生中暑及时就地抢救,对需要转送的病员应在途中持续降温、补液、吸氧。
中暑痉挛由什么引起?
中暑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