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次日全食有啥稀奇?
1991—2132年间发生的日食,数它时间最长。
日食一定发生在农历初一,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
7月22日,就刚好是农历六月初一,当天大约5个小时之内,月影横扫东半球。它首先投射在阿拉伯海上,然后穿过印度中部和东北部、尼泊尔东南部、不丹的大部分地区、孟加拉国北部、印度最东部和南部,以及西藏中部;稍后不久,月影将从我国中部地区掠过,接着向我国的东海和琉球群岛的一些区域移动。
这次日全食可能是近百年来出现的最壮观完美的一次日食,是1991年到2132年之间发生的日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食覆盖中国、蒙古、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见到全食的地区有: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中国和部分日本东面的小岛,以及南太平洋。具体到我国可见日食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云南省西北部、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北部、安徽省、江西省北部、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
●这次日全食为啥要看?
上次日全食是明朝万历年间,下次就到2309年
大家知道,一年内发生日食的机会比月食要多,对全球而言,月食一年内最多发生3次,有时1次也不发生,日食每年最多可发生5次,最少也要发生2次。可是为什么总是看到月食的机会比日食多呢?梅苞解释,这是由于日食带的范围小,地球上只有局部地区可见,虽然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日食和日全食并非罕见现象,但对于居住在地球上某一区域的人们而言,每450年才出现1次,自然是一件“盛事”了。
由于各地所在经度不同,日食开始的时间也不一样。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在我国境内的观测情况是这样的:全食带先后穿过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北部、安徽、江西北部、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全食带中心线在上海、宁波之间的杭州湾入海。
苏州正好处于全食带,只要天气条件满足,在整个大市范围内都可以看到五分钟左右的“黑日”现象。这短短5分钟的“黑日”,上一次在苏州上空出现要追溯到1575年,也就是434年前的明朝万历三年,而下次则要等到300年后的2309年。对于生活在当代的我们来说,能够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亲眼看一次壮观的日全食,真是太荣幸了。
●有啥门道可看?六大迷人景象不能错过
日全食是一个非常美妙的天文现象,在那个时候,每个人都能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体验,“本来一切正常,太阳和往常一样在天上。但当日全食发生的一刹那,感觉仿佛一下子进入了黑夜,日食带的温度会降低。这个时候不在日食带的地方气压高,就会导致空气流动加剧,会感觉到有风。这就像突然从白天进入了晚上,突然从炎热的夏天进入凉爽的季节,感觉很奇妙。
”
太阳一点点被“吃掉”又被“吐出”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5个阶段。其中,食甚是太阳被月亮遮去最多的时刻,也是整个日全食的高潮。为了让这次观测能“专业”一点,记者请教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王思潮介绍,欣赏到日全食有六大迷人景象不容错过。
一、钻石环弧光乍现。在日全食将要开始时,日面的东边缘只剩下窄窄的一段亮弧,发出像钻石似的光芒,好像强光照耀下的钻石戒指。
二、贝利珠璀璨夺目。紧接着出现一串发光的亮点,像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它们高悬于漆黑的天空,这是日全食展现的又一件异宝——贝利珠,这种星空中的“极品宝石”稍现即逝,通常只出现一两秒钟。
三、俯视大地飞影惊魂。在日全食食既(即月球开始将太阳完全遮挡)之前,日全食地区的观测者如果站在很高处俯看大地,天气晴朗条件下,就能看到如科幻电影中的黑影,在大地上从西向东飞驰而去,惊心动魄。
四、仰观日轮仪态醉人。此时再举头仰望,只见一轮黑色的月影在朦胧光环的护卫下,悬于高高的星空,在这一轮月影的边上是玫瑰红的光圈,上面跳动一些熊熊燃烧的烈焰,这是弧状的日珥,它们看起来不算大,其实已升腾到离太阳表面几万公里、乃至十几万公里的高度。
五、久违水星露真容。此时,在隐身日轮东边不远处是平时难得露面的水星,这是观测水星的天赐良机。在这黑色圆盘西边较远处则是光华四射的金星和红色的火星。水星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平时经常淹没在太阳的光辉中,从而成为肉眼能见的金木水火土5颗行星中最难观测到的一颗。王思潮表示,如果天公作美,全食带扫过地区的公众可将水金火土四大行星“尽收眼底”。
六、远眺地平若梦幻。在太阳完全被遮挡的全食几分钟内,可环顾东、西、南、北
地平线的不同景色。在日全食的“夜空”之下,有时可观赏到南、北地平线上泛着仿若日落后的橙红色,并让大地景物披上淡淡的梦幻色彩。东、西方地平线上有时会出现锥状阴影,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出现飞禽误认天黑而还巢的现象。像一些容易受到光照影响的动物,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如鸟儿误以为天黑了而赶着回巢。甚至还可能出现“白日星星亮晶晶”的景象。
7月22日的日全食属于太阳被遮挡程度较重的一次,虽然天空还没黑到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但观测者们如果远离城市,前往受到光污染较小的地方,或许有机会可以在白天看到天空中星星闪烁。太阳被完全遮住后出现的日冕、日珥,也是难得一见的奇观。
●日全食作了啥科学贡献?——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日全食不仅给百姓带来了一场天文盛宴,更为科学家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机会。在科学史上,就有很多发现跟日食有关系。梅苞就给我们介绍了一些日食观测对影响科学研究的例子——
元素周期表上位居第二的氦元素,就是在一次日全食中被观测发现的。
1838年8月18日,在现孟加拉国附近,有一次条件比较好的日全食,法国天文学家让桑在观测日全食的时候,看到日珥光谱里面有一条奇特的黄线。这条黄线跟钠线的位置虽然相似,但不是钠,而是一种未知的元素。后来科学家通过研究色球光谱和一系列研究,最终发现了这种元素。而氦元素的英文名Helium,意思就是“太阳元素”。
而日食对科学界最大的贡献,莫过于验证了广义相对论。
1915年时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做出预言:光也有质量,当它经过引力场的时候,会被吸引而变弯曲。远征巴西北部和非洲西部沿海的普林西比岛进行考查的几队英国天文学家观察到,1919年3月29日的日食表明光线接近太阳时的弯度和爱因斯坦预测的完全一样。通过测量星光的偏移,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被证实,并促使整个科学界接受了广义相对论。“由于每一次日全食发生时地球的物理情况跟上次发生时都很不一样,所以总会发现一些新的现象。”梅苞介绍说,这次具有这么好观测条件的日全食,绝对会吸引许多外国科学家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希望能在观测、研究这次日全食时有新的发现,丰富人们对太阳、地球物理情况和日地关系的了解。
”
●日全食是不祥之兆?“天象示警”纯属无稽之谈
有一些人听信迷信,认为日全食发生是一种不祥之兆,“天象示警”,日全食后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对于这种说法,天文学家明确指出,这纯属无稽之谈。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竞告诉记者,日全食是地球、月球和太阳三个天体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正常天文现象,现在人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它发生的原因与规律。如果再拿“天象示警”说事,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对日食的观测,自古有之。”李竞介绍说,我国的甲骨文中便有相关记载,后来历代天文学家根据长期观测积累的经验,摸索出了日食发生的规律,并能够预测出其发生的时间。但我们的祖先并不知道这一天象发生的本源、拿不出合理的解释,所以就对日食产生了恐惧,日食被看做“不祥之兆”,就出现了皇帝向上天谢罪、开仓济粮、免除赋税等迷信行为。“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人类已经完全了解了日食的本源和规律,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相信超自然的解释。
”
●温度:“黑日”时段温差不太大
之前有媒体报道,称“黑日”5分钟期间,将出现十几度的降温,并伴随大风等情况。气象台表示,依照近期苏州昼夜温差一般也在10度左右,而“黑日”期间的降温毕竟没那么快,所以一般情况下可能降温幅度在5度左右,不会太大。
●通讯:电话短信可照打照发
日全食过程中,太阳暂时被月球遮挡,电离层确实会发生微妙的变化,造成中波和短波通信出现反常,但是对超短波没有任何影响,因此在日全食时,调频广播、手机、对讲机、无线上网等都能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