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鼓浪屿
鼓浪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446
  • 关注人气: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君子不吃“翻身鱼”

(2009-05-25 01:04:00)
标签:

杂谈

分类: ☆六朝怪谈☆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景公有一次到纪国故地游览,得到了一只华美的“金壶”(铜壶),打开一看,里面藏有一纸丹书(用丹砂写的字),上写格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

    齐景公看到这两句话,以为自己悟道:这话说得好啊!食鱼无反,则恶其臊(腥味)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人们之所以吃鱼不翻鱼身,是因为嫌鱼腥气太重,刺鼻难闻;出门不骑劣马,是因为厌恶劣马走不了很远的路。)

    随行的晏子不以为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吃鱼吃一半,不翻吃另一半,就是告诫后代的国君不要耗尽民力国力!否则就会损伤国家的元气;弃用劣马,是忠告国君不要把小人放在自己的身旁!)

    齐景公说:照你这么说,纪国的国君有此丹书,应该是很有远见的人了,但是纪国为什么会在我执政的一百多年前就被齐国灭掉了呢?

    晏婴答道:君子一旦明白了正确的道理,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就会把这些金玉良言写在醒目的地方,以便时刻提醒自己,指导自己的言行。而纪国虽然有这样好的治国箴言,却将它投注到金壶之中,严严实实地藏起来,不愿意被约束,金壶丹书虽然漂亮又有什么用呢?这样做能不亡国吗?

  矮子晏婴(身高不足五尺)从一条鱼看出其中的治国之道,这是他极其聪明的地方。否则,他怎么能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四十余年呢。

  后来的“君子”们都不吃翻身鱼了(未必与治国有关)。可以肯定是“君子”们在秀自己的斯文。时下非一般人员的饭局上,无论多么昂贵的鱼,只要吃完了上面,决计是没人将它翻过来的。实在是吃饱了撑的——没必要再翻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都比较穷,一般人家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招待客人。乡村干部下乡,大多是到农民家里吃派饭。那时的农民也会象当年迎接八路军一样接待他们。

    有一户人家想尽办法弄来一条半大的鱼做了给干部吃。

    家里人都舍不得动筷子,小孩子更是眼巴巴地看着乡干部吃。吃着、吃着,父亲将鱼翻了过来。小孩却突然嚎啕起来,那干部问小孩为什么哭。

    小孩说:“爸爸说了,你只吃一边的。”

    干部自然再也吃不下去了。

    显然,这位干部是不懂“君子不吃翻身鱼”的禁忌的。可是,不知道他是怎样当着一个咕噜噜咽着口水的小孩的面,把那鱼的上面吃下去了?(许是饿的饥不择食了?!)

    现在没有什么乡干部到农民家里吃饭了。“翻身鱼”在民间,也就成了无鸡(稽)之谈了。

    沿海的渔民依旧不吃翻身鱼,是因为怕“翻”船。而时下的“君子”不吃“翻身鱼”,忌的是什么口呢?

题图提示

     熟鱼是被油炸出来的(从卤汁中“剪切”出来以后就黯然失色了);围着啤酒的是用美元做的手工——折纸鱼。

    笑谈而已谢绝转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