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医学常识☆ |
手足口病又叫发疹性口腔炎,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该病主要侵犯儿童,有周期性流行的趋势。手足口病自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浙江、北京等地也有过该病发生,1983年4月至9月天津市出现手足口病的流行。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在夏秋季比较常见,主要发生在1-5岁儿童可以出现散发也可以引起局部流行。肠道病毒71型早在1970年被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发现后,很快世界各地都有了关于71型病毒的流行报告。1998年我国也分裂到该病毒,这种病毒除侵袭婴幼儿外也可在较大儿童或成人中流行,病人有较重的临床症状常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无菌性脑膜脑炎,脑干脑炎及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性疾病等。
【传染源】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及带毒者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及健康带毒者。病人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的时间较长,约3-5周,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既溢出。
【传播途径】可经患者唾液、疱疹液污染物通过接触传染,也有门诊交叉感染
可经过多种途径传染健康人,比如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分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牙刷、玩具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传播手足口病。
【人群易感性】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各型病毒普遍易感,但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底。患了手足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平均4天。治疗期最短3天,长者8天。在患者患病期间,其口鼻分泌物、粪便及其皮肤疱疹都具有传染性。
【临床特征与诊断】
手足口病潜伏期通常3-4天,一般症状较轻的常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约半上数患者出现低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既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尽管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被肠道病毒感染的可能。
①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感染十分重要。家长应教育儿童加强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刷牙,勤漱口,勤洗澡。要饮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完全加热后再食用。
②对3岁以下婴幼儿,家长应看护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不要用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同时也应注意做好个人卫生。
③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传染的机会。
④要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让孩子休息好,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⑤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如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应积极配合。如孩子是幼儿园小朋友或学校学生,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孩子未彻底治好前,不要急着到幼儿园、学校上学,防止传给别的儿童。
⑥注意做好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经常清理垃圾、粪便,加强开窗通风,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
中药一直都以副作用小成为广受中国人偏好的治疗方式,在手足口病蔓延各地的时候,很多家长纷纷询问“是否有什么中药能很好地预防手足口病?”因为对小孩而言,中药副作用小。
云南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张超针对云南情况分析,因为云南气候干燥,所以,家长可以给孩子煎服一些中草药来预防手足口病,比如:银花、芦根、淡竹叶、薏苡任这一类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化湿的中草药。“特别是薏苡仁,很多医学研究表明,薏苡仁不仅能化湿,还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所以家长可以经常用薏苡仁做粥,或者煮汤给孩子吃,这对预防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和其他病毒引起的疾病很有帮助。”
除此以外,可以给孩子泡一点菊花水、银花水喝,但是每天最多只能喝两次,最多也只能喝三到四天。张医生说:“中医讲究对症下药,对不同的孩子,同样的疾病也会有不同的药方,所以,家长想给孩子煎服中药预防手足口病的话,最好咨询一下中医学的专家和医师。”
【手足口病中医疗法】
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 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
【药物组成】 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 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
》》》》临床观察
》》》》》》》》》》》》》》》》》
小沈阳失态大闹常州 骂粗话拒付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