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西医放血疗法比较及理发馆招牌

(2009-04-14 10:00:00)
标签:

杂谈

分类: ☆医学常识☆

    在西方传统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放血疗法”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个案,审视它的变迁,或许有助于帮助我们认识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

   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来自古希腊的医圣希波克拉底和古罗马医学家盖伦,说人的生命依赖四种体液,血、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这四种体液对应空气、水、土和火,和中国的“金木水火土”非常接近。古希腊人认为血在四种体液中是占主导地位的,盖伦认为血是人体产生的,经常“过剩”,正如中医里滋阴派讲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样,中医滋阴,古西医于是就放血。盖伦还把人体皮下的动静脉血管和身体各个内脏器管联系起来,所谓“相表里”,得不同的病,就在“相表里”的血管上开口子放血,例如放右臂静脉的血治疗肝病,放左臂静脉的血治疗脾脏的病。

    一直到中世纪,放血的实施者都是教堂的僧侣。直到1163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才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理发师。如今理发馆的招牌,就是那个旋转的红蓝白的筒子,红色是动脉血,蓝色就是静脉血。理发师们发展了一整套的放血操作规程和工具,切割血管的刀片叫“柳叶刀”———如今,英国有本著名的医学杂志就叫《柳叶刀》。

    随后,放血疗法被殖民者带到了美洲。美国著名医生瑞师(Benjamin Rush)就是放血疗法的推广者和实践者。瑞大夫是在《独立宣言》署名者中惟一的医生。当时美国75%的大夫都是他学生,被誉为“宾夕法尼亚的希波克拉底”。1794年到1797年费城流行黄热病,瑞大夫大量采用放血疗法治疗这些患“热病”的病人,他诊所的后院成了血海。

    这个时候,一位好事的英国记者出现了,他就是William Cobbett。他翻阅了相关的死亡报告,发现被瑞大夫治过的病人,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病人。于是,Cobbett发表文章说瑞大夫和他的学生们为人类人口的减少作出了突出贡献。瑞大夫一怒之下,于1797年在费城起诉了这位英国“诽谤者”,官司的成败是显而易见的,一方是费城的英雄、著名的大夫,一方是诽谤费城声誉的外国人,法庭宣判瑞大夫获胜,罚这位记者5000美元———法庭的宣判相当于从法律角度声明放血疗法有效。

    几乎与此同时,17991213日,华盛顿病了。次日,几个医生给华盛顿放掉了近2500毫升血———约占人体血容量的一半。结果可想而知,华盛顿死于失血性休克。这个时候,人们终于开始质疑放血疗法,有用还是有害?

    10年之后,苏格兰军医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开始认真研究放血疗法。他把366名患病的士兵平均分成3组,各组的病人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类似,所接受的治疗也一样,惟一不同就是两组病人不放血,一组病人接受传统的放血疗法,结果是不放血的两组分别有2和4个病人死亡,而接受放血疗法的组竟死了35人。可惜,这一重要的发现未能发表。又等了10年,法国人路易(Pierre Louis)发表了他历时7年的临床观察,发现放血疗法明显增加了病人的死亡率。人们对放血疗法的信念开始动摇。尽管如此,人们2000年的观念很难更改。1833年法国还是进口了4000多万只帮助大夫放血的蚂蟥。

    以后的数十年时间,随着反对声音的逐渐加强,不断的科学证据都证明放血疗法对病人的伤害,这个流行了2000多年的西医疗法才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国传统医学的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三棱针粗毫针小尖刀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针刺放血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

    中医放血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

    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 唐宋时期,针刺放血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 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 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针刺放血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方法分为:点刺(又称速刺);挑刺(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缓刺(多用于肘部、?窝部的浅静脉放血);围刺(又称散刺。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等。在护理方面严格提示: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采用此法特别强调手法宜,而不宜过猛,且放血不可过多。可见,中医的放血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是有严格规范的!

    (1)高热降温:大椎、十宣点刺放血;(2)咽喉肿痛:少商穴点刺放血;(3)头痛:太阳穴点刺放血;(4)中暑:十宣穴点刺放血;(5)全身搔痒:耳后静脉挑刺放血;(6)神经性皮炎、丹毒、痈疖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血;(7)急性胃肠炎:曲泽、委中穴缓刺放血。【此处所列,仅作说明中医“放血”是有讲究的。请勿佯装己知,擅自模仿!】

    特别提示:中医的放血疗法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晕针现象,应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

    对症状较重者,务必请医生处理!非专业人员尤其不可盲目应用“放血疗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