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李宁叫好  超越国界的爱[辑录 多图]

(2008-08-24 03:39:00)
标签:

杂谈

丘索维金娜

    33岁的丘索维金娜在德国被称为“体操奶奶”。为了多参加比赛、多赢得奖金,她在这个高龄硬是重新将自己练成了一个全能型选手,有的时候在一场巡回赛中,她甚至会参加所有女子项目的比赛。丘索维金娜让体育精神升华到了更高的一个境界,那就是爱,一种无私的大爱……

丘索维金娜在训练中

    丘索维金娜7岁参加体操训练,1991年第一次代表独联体夺得世锦赛女子团体和自由体操金牌,并分别于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代表独联体和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了4次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是她的第5次奥运之旅,33岁的她也成为历史上唯一参加了5届奥运会的女子体操运动员。

    2002年,丘索维金娜的大儿子阿廖沙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为了让儿子得到更好的治疗,丘索维金娜来到德国科隆,并以27岁“高龄”复出参加比赛。因为,这是她唯一能够赚钱为儿子看病的办法。看到这个故事,很多人都哭了……已经27岁的丘索维金娜第一次复出在釜山亚运会上,就夺得了跳马和自由体操的金牌,震惊了世界。而这背后是在那些别人看不到的日日夜夜里,她一次次地从跳马、高低杠、平衡木上摔下,然后又站起来。为了能够通过比赛取得奖金,她不再吃自己最喜欢的巧克力,只是因为怕发胖,无法再继续比赛挣钱。不敢生病、不敢受伤、不敢休息、不敢懈怠训练,不停地比赛、赢得奖金、为孩子治病,成为她生活的全部。虽然事情不同,但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母爱是相同的,“爱”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丘索维金娜的故事感动了世界,北京奥运会上,她每一次出场,观众们都给以这位母亲最热烈的掌声,更多的人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

丘索维金娜在训练中

    “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多参加比赛为了多得奖金”,这就是德国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以33岁“高龄”还活跃在比赛场上的原因。不是为了祖国,不是为了荣誉,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在这看似“功利”的目的背后却包含着一位伟大母亲让世界为之感动的母爱。

    曾经同为体操运动员,现在同样为人父母的“体操王子”李宁知道丘索维金娜的事后,21日代表李宁基金会资助丘索维金娜2万欧元用于她儿子的治疗。同时,李宁还送给丘索维金娜一套奥运“福娃”吉祥物,请她转交给她的儿子,希望给小家伙带来祝福和好运。

    李宁是中国奥运冠军转型最成功的人物,他的名字在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品牌。之前对李宁的认识也就是体操冠军、成功商人,而这次的奥运会让我对李宁刮目相看。任何人的成功不是偶然,李宁走到今天可以看到他的一种大智慧。他为了奥运会的火炬点燃,每天凌晨吊着钢丝练到2点,不再年轻的李宁已经不缺名利,他是在用另一种行动在为国家作贡献。而今天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的他,在听到丘索维金娜故事的时候捐出了2万欧元。而对于丘索维金娜来说,口头的帮助绝对不如金钱实在,因为此刻她缺的就是钱。所以李宁的支援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为李宁叫好,为他的这种超越国界的爱叫好!在体育,在奥运会上我们再一次见到了体育的精神,更快更高更强的背后,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爱,它或者是母爱,或者是超越国界的爱……

丘索维金娜在训练中

    丘索维金娜说,每个人都要怀有希望,向着这个目标前进就一定能实现。目前儿子的病已经稳定,也在练习体操。出于多年来对体操的喜爱,她本人现在也开始享受体操带来的快乐,正在考虑准备参加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谈到在北京的这些天,她说,这是她第二次到北京来,正准备到自己一直很想去的长城看看。“中国人民很善良,希望中国今后有一个很好的未来。”

评述:
  李宁的馈赠,看上去是对丘索维金娜的同情,但却超越了一般同情。丘索维金娜是一名著名体操运动员,虽然为儿子治病花去许多钱,但她毕竟是本届奥运会银牌得主,这样的经济状况,还是远远好于一般人。李宁向一名银牌得主馈赠,是主动的,情不自禁的。对于一名重病者的母亲,更需要是这种精神上的关爱,这种精神上的关爱是平等的,有助于疗好受助者心灵上的创伤,对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很有益处。

  李宁的馈赠,超越了自我,超越了功利目的。可以预知,他主动帮助丘索维金娜,并不想从中得到什么。丘索维金娜远在德国,他若想从中得到什么也不现实。正是这种自我超越,馈赠者才会感到轻松自如,受到帮助的人,无须用什么报答,因此也就不会承受“压力”。

    丘索维金娜参赛的动力是为了挣钱给儿子治病;李宁捐赠的动力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宪章的解释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运精神———互相理解、和平、友谊、团结和公平的体育精神来教育青年,为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

……………………………………………………………………

1. 达娜的感人故事经《芝加哥论坛报》报道后,感动了一名美国女律师、现年58岁的劳拉?哈根。哈根辗转联系上了达娜的侄女、略懂英语的伊赛拉?埃齐,为达娜邮去了一双最新款的“新百伦”跑鞋,并通过卡塔尔多哈的一家银行汇去了达娜的训练经费及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旅费。“一名奥运选手怎能没有新跑鞋?”哈根在写给达娜的电子邮件中说,“我不是体育迷,但我已经成了你的拥趸,希望到时候能看到奥运赛场上的你。”

2.    中国运动品牌匹克赞助了伊拉克代表团,但是其赞助的参赛服装、跑鞋等在8月14日才全部到位,以至于8月13日出现在奥运会男子双人赛艇比赛赛场上的两位伊拉克选手穿着自家起了毛球的旧T恤参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