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养生之道☆ |
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虽断犹续,无论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她的一种魁力。奥秘何在?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
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可归结为茶趣、茶德、茶禅。
茶趣即饮茶乐趣,包括物质乐趣和精神乐趣。佳茗、清泉、茶具、良辰、美境。知音,相聚品饮、雅俗共赏。茶趣有雅俗之分,无高下之别。
茶德即茶之功德。陆羽同代人刘贞亮提出的“茶十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驱腥气,以茶防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茶禅是以阐释茶与佛门之密切因缘。真意乃茶禅结合而达到的一种境界。禅在梵语中意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
在品茶的精神境界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感受到一位西方诗人说:“从一粒砂看世界”。但几乎每位爱好绿茶或乌龙茶的东方人都不难体会出----从一片茶叶可品尝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
如果你嘴里含上一口西湖龙井茶,茶汤的气韵,即很容易在你眼前幻化出一片江南水乡温柔而秀丽的风光;如果你入口的是安溪乌龙茶、碧天峰铁观音,那么,你看到的将是高山顶上的蓝天白云,同时随着芬芳的茶香与茶气,让你仿佛身处高山上,呼吸到山上清朗的气息。
从茶中领会山川风景,与不断地微妙变化着的真味,真香与气……不失为回归自然的一种简单法门。那么,茶是如何能给予人这一切的呢?除了自然的奥秘以外,就是人为的配合。
茶可独酌,也宜共饮,一杯在手,清香满室,消除烦虑,使人抛却是非心、名利心。
“寒夜客来茶当酒”,以茶奉客,虽不及酒后令人豪情万丈,意气风发,但三两良朋,沏茶小息,令人“六腑皆芬芳”,闲话家常、天南地北、气氛更为和乐,主客更能曲尽情意,茶的世界是一个祥和的世界。
不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不应大口吞咽茶水,或喝得咕咚咕咚直响。应当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地仔细品尝。遇到漂浮在水面上的茶叶,可用茶杯盖拂去,或轻轻吹开。切不可以手从杯里捞出来扔在地上,也不要吃茶叶。
西方常以茶会作为招待宾客的一种形式,茶会通常在下午4时左右开始,设在客厅之内。准备好座椅和茶几就行了,不必安排座次。茶会上除饮茶之外,还可以上一些点心或风味小吃,国内现在有时也以茶会招待外宾。
我国旧时有以再三请茶作为提醒客人,应当告辞了的做法,因此在招待老年人或海外华人时要注意,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其饮茶。
尽管不少国家有饮茶的习惯,但饮茶的讲究却是干奇百怪的。日本人崇尚茶道,作为陶冶人的性灵的一种艺术。以茶道招待客人,重在渲染一种气氛。至于茶则每人小小的一碗,或全体参加者轮流饮用一碗,不能喝了一碗又一碗的。
到中国茶馆里去寻访民俗的外宾,越来越多了。在茶馆里遇上外宾同桌饮茶,应以礼相待。既不要过份冷淡,也不要过于热情,作到不亢不卑就行了。
(一)鞠躬礼:分为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种。根据行礼的对象分成“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用于客人之间)与“草礼’(用于说话前后)。站立式鞠躬与坐式鞠躬比较常用,其动作要领是:两手平贴大腿徐徐下滑,上半身平直弯腰,弯腰时吐气,直身时吸气。弯腰到位后略作停顿,再慢慢直起上身。行礼的速度宜与他人保持一致,以免出现不谐调感。“真礼”要求行九十度礼,“行礼”与“草礼”弯腰程度较低。
在参加茶会时会用到跪式鞠躬礼。“真礼”以跪坐姿势为预备,背颈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倾斜,同时双手从膝上渐渐滑下,全手掌着地,两手指尖斜对,身体倾至胸部与膝盖间只留一拳空当(切忌低头不弯腰或弯腰不低头)。稍作停顿慢慢直起上身,弯腰时吐气,直身时吸气。“行礼”两手仅前半掌着地,“草礼”仅手指第二指节以上着地即可。
(二)伸掌礼:这是品茗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节,表示“请”与“谢谢”,主客双方都可采用。两人面对面时,均伸右掌行礼对答。两人并坐时,右侧一方伸右掌行礼,左侧方伸左掌行礼。伸掌姿势为:将手斜伸在所敬奉的物品旁边,四指自然并拢,虎口稍分开,手掌略向内凹,手心中要有含着一个小气团的感觉,手腕要含蓄用力,不至显得轻浮。行伸掌礼同时应欠身点头微笑,讲究一气呵成。
(三)叩指礼:此礼是从古时中国的叩头礼演化而来的,叩指即代表叩头。早先的叩指礼是比较讲究的,必须屈腕握空拳,叩指关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为将手弯曲,用几个指头轻叩桌面,以示谢忱。
(四)寓意礼:这是寓意美好祝福的礼仪动作,最常见的有:
凤凰三点头。用手提壶把,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向来宾鞠躬三次,以示欢迎。高冲低斟是指右手提壶靠近茶杯口注水,再提腕使开水壶提升,此时水流如“酿泉泄出于两峰之间”,接着仍压腕将开水壶靠近茶杯口继续注水。如此反复三次,恰好注入所需水量,即提腕断流收水。
双手回旋。在进行回转注水、斟茶、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若用右手则必须按逆时针方向,若用左手则必须按顺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小贴士:
人的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因此喝茶也要看体质“下菜碟”。
红茶是一种发酵茶,刺激性弱,较为平缓温和,特别适合肠胃较弱的人。若在红茶中添加糖和奶,既可增加能量又能补充营养。
绿茶性味苦寒,其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质是所有茶类中含量最丰富的,具有清热、消暑、解毒的作用。但由于绿茶属不发酵茶,茶多酚含量较高,对肠胃有一定的刺激性,故肠胃较弱的人应少喝。
女性经期前后以及更年期性情烦躁,适宜饮用花茶,有疏肝解郁、理气调经的功效。
身体肥胖希望减肥的人可以多喝乌龙茶,因为乌龙茶分解脂肪的作用较强,可以帮助消化。喜欢参加派对和饮酒的人也可以喝乌龙茶,它能够预防身体虚冷,减少酒精和胆固醇在体内沉积。
苦丁茶、普洱茶都具有降血脂的作用。但苦丁茶凉性偏重,虚寒体质的人常喝会损伤体内阳气,它比较适合血压偏高、体形发胖的体质燥热者。普洱茶的性质温和,适合体质虚寒的人饮用。
介绍三味清火润肺茶
二花杏仁茶:将旋复花5克,款冬花、杏仁各10克,一同放入砂锅加水稍煎,去渣后放少量红糖,每日煎两服。此方有疏风散寒、宣肺通气的作用,适用于咯白痰的风寒咳嗽。
梅苏饮:将50克乌梅放入500毫升水中,煮20分左右,然后放入紫苏15克、白砂糖25克,煎10分钟左右,当茶频服。此方可生津液,止烦渴,退热开胃。
橘红茶:橘红3—6克、绿茶5克,用开水冲泡再放锅内隔水蒸20分钟后随时饮用,有润肺消痰、理气止咳之功。
【铁观音简介】
【铁观音五大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