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娱乐空间☆ |
由于彗星含有太阳系最原始的物质,这些图像和数据在帮助人类首次揭开彗星内部秘密的同时,也会帮助揭开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的起源和宇宙生命起源之谜。另外,这些数据也为防止彗星撞击地球提供了宝贵资料。
从公众欣赏的层面看,这是人类第一次自己创造的美妙天象,观赏性非常高。目前,这一天文事件已吸引了众多的天文爱好者。美国宇航局网站在“头版”用整版介绍这次深度撞击太空实验。世界各国的天文爱好者都已开始将望远镜对准了坦普尔一号彗星,闻名遐迩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斯皮策”太空望远镜、“钱德拉”太空望远镜也准备在这次史无前例的天文事件中一展身手。全球已经有不少心切的天文爱好者拍下了一张又一张炮轰前彗星的照片。
2005年1月12日,价值3.3亿美元“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在4.31亿公里的太空飞行后,它所发射的撞击舱将于7月4日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
坦普尔一号彗星是在1867年被发现的,绕太阳运行一圈需5.5年。之所以选它作为实验对象,主要是因为:人类对其已有100多年的了解,比较熟悉它的情况;目前,该彗星正处于中年时期,有代表性;这颗彗星可以飞到离地球比较近的地方,撞击后适宜地球上的公众进行观测。另外,它所处的位置相对合适,深度撞击号所发射的“炮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打中”它。
如何观测“炮轰”彗星
预计这次炮轰彗星将发生在北京时间2007年7月4日下午13时52分,炮轰后6个半小时彗星将开始进入我国夜空视野。这有利于我国公众对炮轰后喷射出的大量“暴风雪”和尘埃气体云团的观测。但轰击前的观测也很重要。从26日起,月光影响已开始减弱,届时可以对该彗星进行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