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其自然 活得自在

(2008-04-18 15:21:00)
标签:

杂谈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天地是一个大系统,人体亦是一个系统,每个系统都有各自的规律。人要健康长寿地生活,必须要按天地的自然规律和人体的自身规律办事。只有顺其自然,才能活得自在。

  天地运行产生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风、晴、雨、露,白昼变化等自然现象引导人们的起居饮食,劳作休息。

  “和于阴阳,调于四时”;“顺四时而适寒温”。中国古代医学宝典《黄帝内经》就完整地表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独特理解。如《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生而勿杀。”;“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使志无怒,使气得泄。”;“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使志安宁。”“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等就是说春季三个月,是除旧布新的季节。要天黑就睡天亮就起,才不致扼杀体内的生机;夏季三个月,是草木茂盛的季节。要天黑就睡天亮就起,不要动怒,使体气得以宣泄;秋季三个月,是丰收充实的季节。要早睡早起,使神志得以安宁;冬季三个月,是万物收敛潜藏的季节。此时河水结冰大地冻裂,不要惊动大自然的阳气,要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阳出来后才起床,以便避开寒冷,保持温暖,不使皮肤着凉。……这些论述表达了人的起居情志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这是上古乃至太古时代民族智慧在医学和养生学方面的总结。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四气调神论”一篇中还进一步指出:一年四季中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所以,人们要注意在春、夏二季滋养体内的阳气,秋、冬二季滋养体内的阴气,从而与万物生长发展的规律保持一致。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就是扼杀生命存在的根本,破坏生命的真元之气。因此,阴阳的变化,四季的交替,便是万物发生发展乃至死亡的根本规律。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招致灾害;顺应这一规律,就不会产生疾病。这就是掌握了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还说:“阳出则出,阳入则入”;“大寒、大热、大风、大雾,勿冒之”。这告示人们,日出则作,日落则息,不要熬夜,更不能通霄打牌、跳舞等,不要冒犯大寒、大热、大风、大雾天气,凡此等等都是自然规律。人要活得自在,就得规范自己的起居饮食、情志和劳作休息都按照自然规律进行。顺其自然,就是如同“天有阴晴,潮有起落”那样自然而然的事情。

  人要健康长寿,活得自在,还得按照人体的运行规律办事。现代保健学家概括人体健康的四条原则是:合理的膳食,适度的运动,规律的生活和良好的心态。对这四条规律必须切实照办,一条也不能违背,可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合理的膳食是健康的基础,民以食为天,人赖以饮食而生存。唐代名医孙思邈说过,保健身体,一定要靠饮食。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善食者养生,不善食者伤身。”吃什么和怎么吃,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概括地说就是:“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畜适为益,过则害非浅;五菜常为充,新鲜绿黄红;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气味合则服,尤当忌偏独;饮食贵有节,切切勿使过。”凡是人类所豢养的动物、所培植的植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其量不宜多。适度地运动是健康的保障。“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一个人3天不活动,力量就会下降5%,如果长期不活动,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很快就会发生退行性变化和功能衰退。“户枢不?C,流水不腐”,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不运动是对自己的慢性伤害。有规律的生活是健康的属性。大自然的节律无处不在,人体内先天的生物钟,指挥着一切生理活动呈节奏性运转。因此,人的生理周期,每日的心率、体温、细胞的新陈代谢都呈现出24小时的节律变化。所以人的起居饮食、劳作、休息都要有规律。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条件。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剂良药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因为良好的心态,可使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自我调节功能和免疫力处于最佳的状态。欢乐、快乐、乐而忘忧是你保持稳定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良药。要知足常乐,胸怀开阔,用积极乐观的情绪面对生活,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似浮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西东”。

 _sina_#8221_word__=∽液檎压饨淌谠偃媸敬蠹遥“不要死于无知”。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得学习,了解与健康长寿有关的自然规律,有知识和没有知识就大不一样。

  《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那些不懂得养生道理的人,把酒当成水饮,好逸恶劳,酒醉了还肆行房事,纵情色欲,因而竭尽了精气,散失了真元。不知道保持精气充沛,蓄养精神的重要,只顾一时快活,背离了养生的真正乐趣,作息没有一定规律,所以到50岁便衰老了。养生保健的内容很广,可以有选择性地学点医疗卫生、食品营养、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有条件的可读些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道德经》;《论语》等。还要关心时事,祖国的建设、美好的未来……永远是保健养生的精神基础和动力。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健康。知识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愉快、潇洒、美好、自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