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季节转变对肠胃的影响
秋冬昼短夜长,阳气开始收敛,阴气渐长。中医认为,阳气主升,阴气主降,因此,更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其次,很多人在夏天的时候,因为天气炎热往往食欲不佳,到了天气凉爽的时候,胃口大开,通常吃得比较肥腻,肠胃一下子调整不过来,便出现味觉迟钝、食欲减退等问题。另外,秋冬早晚温差较大,稍微不注意就很容易感冒,感冒容易伤肺,肺又和大肠互为表里,因此感冒、着凉也会带来很多肠胃问题。
秋冬肠胃的抵抗力为何如此薄弱
季节变化令肠胃所面临的外界环境改变了。影响肠胃健康的两个关键点是:
健康的胃粘膜:胃粘膜是胃壁与食物接触最直接、最多的部位。如果秋冬饮食不注意,再加上压力、受寒等因素,带来太多刺激,外部的攻击增强,胃粘膜保护自身的功能减弱,就容易导致胃粘膜受损的现象。如滚烫的食物和大量的酒精甚至吸烟就很容易造成胃粘膜的健康受损。
平衡的肠道菌群:肠道内的菌群主要分为有益菌、中性菌和有害菌。健康的肠道环境中,有益菌在肠道中占据优势,如果不注意保暖,肠道受到太多冷刺激或者是食物不洁带来有害菌过量增长,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人体就会出现腹痛等不适现象。加上寒冷季节人们往往吃得比较油腻,肠胃面临的外界刺激增强,加上自身消化压力大,抵抗力变得薄弱也就在所难免了。
火锅辛辣易诱发肠胃不适
天气越来越冷,人们更喜欢吃辛辣、刺激、滚烫的食物,但很容易诱发急性肠胃炎、腹泻等疾病。特别是有些人贪图鲜嫩,吃火锅时只把生菜烫一烫,食物中的细菌和寄生虫没有被杀死就吃,容易被感染。到了年末,佳节将至,亲朋好友在一起免不了要喝酒,冰冷的酒水易刺激消化道,酒精造成胃肠压力增大,从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诱发相关肠胃不适。
肠胃幸福的关键
对于季节改变带来的肠胃相应变化,我国古代就有很多习俗。早在唐宋时,人们立秋这天要用井水送下七到十四粒红小豆,而且必须面朝西站着,也是为了祈求秋天不得腹泻等症。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即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现在,民间风俗已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古人顺应四时养护肠胃的观点也可见一斑。
中医主张“人与天地相应”,生活应顺应四时,即“顺时摄养”,也就是说人体具有顺应自然界变化规律的能力。冬天,除了可以借鉴中医调理身体外,还在生活的每个环节中进行相应的调整来促进肠胃健康。
合理、科学地安排膳食。过于冰冷、滚烫的食物会刺激胃粘膜健康,因此应当吃温暖和容易消化的食物,保护胃粘膜和肠道健康。
夏季脾胃功能下降,如果一入秋就吃得很油腻,会加重肠胃负担,不妨先补充一些益气健脾、理气和胃的保健品,帮助肠胃调整适应。
秋冬早晚温差大,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升高,要适时加减衣物,防止因气温变化引起的感冒带来各种肠胃不适。
注意饮食卫生。不洁食物往往带有很多有害菌,这些有害菌进入肠道,容易导致有害菌过多,从而打破肠道菌群平衡,引起肠胃不适。
无限极常欣卫口服液的整体调理复方从古方参苓白术散衍生而来,具有保护胃粘膜健康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坚持饮用会给肠胃健康带来全面保护。特别要提醒的是,在参加酒宴前就预先喝一支常欣卫口服液,可以起到保护胃粘膜,减少酒精刺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