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台吴氏诸公考(三)
(2014-10-28 21:54:47)
标签:
吴氏宗谱左台吴氏历史文化 |
分类: 世系考析 |
左台吴氏诸公考(三)
关于73世、77世祖公之考析
吴成瑜
在编辑少微系文字谱的过程中,发现73世靖、竦的子孙有些混淆,77世用清的祖源也就是上接世系有两种记载:一为景元系,一为第大系。到底谁是谁非?为弄清这些问题,还吴氏家史以本来面目,特作了一番考证。为叙述方便,先论证用清的祖源问题。请看下列几种记载:
1.
靖 → |
|
富生(行十二)→ |
驹(行十三)→ |
用清 |
迁孝悌乡富饶 |
居富饶 |
葬富饶井东 |
妻吕氏葬富饶方湖 |
次子和由富绕迁稠墅 |
|
|
(肥东兴一谱) |
妻王氏葬井南 |
|
2.
靖 → |
景元 → |
十二 → |
十三 → |
用清 |
迁孝悌乡富 |
|
葬富饶井东 |
|
葬问政山高眉尖 |
|
|
|
|
次子和葬富饶石子岗 |
3.
靖 → |
景元 → |
滨(行十二)→ |
悌(行十三)→ |
清 |
|
|
葬井东 |
|
|
4.
靖 → |
第大 → |
团 → |
长子全聚 → |
用清 |
徙孝悌乡富饶 |
|
五代时迁临溪 |
次子全兴 |
|
5.
靖 → |
第大 → |
团 → |
长子全聚 → |
长子仁拱 居临溪 |
|
|
由石田迁临溪 |
居临溪 |
次子义修 |
|
|
|
次子全兴 |
三子仁广(义礼) |
6.
靖→ |
第大→ |
团→ |
长子全聚 → |
长子仁拱 |
|
|
由石田迁临溪 |
居临溪 |
次子义修 |
|
|
|
|
三子仁广 |
|
|
|
次子全兴 |
长子仁祯 居临溪 |
|
|
|
葬临溪瓦窑,妻葬临溪 |
次子义祚 居临溪 |
|
|
|
|
三子仁权 居临溪 |
|
|
|
|
四子仁福→长子十九 居临溪 |
仁福次子念、三子念一、四子念四、孙十四(念九长子)皆居临溪,孙十五(念九次子)由临溪迁歙县岭后。
第一.80世以前,石潭叙伦堂谱资料比较翔实,可信度较高。
第二.从迁徙、居地、葬地来看,景元、富生(滨)、驹(悌)都在歙西孝悌乡富饶。虽然用清夫妇俱葬歙县县城东门外问政山(位于富饶东),但其子孙的居地、葬地也都在富饶:长子遇“葬富饶”(《赣湘鄂皖边吴氏宗谱》),石潭叙伦堂谱载遇与“妻胡氏同葬祖宅前竹园内”。两谱对于遇葬地的表述虽然不一样,但却说明了其祖宅在富饶(就从靖迁富饶后,一直到用清,都没有迁出富饶之记载来看,其祖宅无疑是在富饶);次子和“由富饶迁稠木岭(即今稠墅)”,与“妻汪氏又戴氏并葬富饶石子岗”(石潭叙伦堂谱);五子福“葬祖宅前竹园内”(屯溪叙伦堂关山谱);六子进与“妻吕氏同葬祖宅前竹园内,去兄遇墓仅数步”(
第三.第大曾孙绝大多数都是“仁”字辈,只有义修未见“仁”字,但从仁广又名义礼来看,义修也可能有一个带“仁”的名或字,不过谱稿中未见。唯独用清的名和字中不“仁”字。虽然同辈起名用字不一定非要千篇一律不可,但根据中国人一般的起名习惯,这一点对问题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之,用清是驹之子、富生之孙、景元曾孙,而非全聚之子、团之孙、第大曾孙。
二.73世靖、竦子孙问题
1.
2.
3.
从上述五种记载来看:昌佚即昌(因昌佚之子与昌之子相同,仅次子佺、烇为形似字),鼎三即鼎。从前四种记载来看,竦都是三子,可见昌佚即景荣,鼎三即景华,旵三即景富。这都是过去各支关门修谱,信息闭塞,先祖谱名不统一造成的,有的用名,有的用字,甚至有的用排行。
现在看来,靖、竦、翊仨兄弟之子都是景字辈,而且竦、翊诸子名字中第二字连读为“荣华富贵、安诚”,可信:
靖生二子:景元、景秀(第大,见于浙西札溪谱)。
竦生三子:景荣(昌、昌佚)、景华(鼎、鼎三)、景富(旵三)。
翊生三子:景贵、景安、景诚。
由此可知,怀宁谱中的鼎、昌不是景元之子,而是竦之子。理由是:
第一.叙伦堂谱资料比较翔实、可信。
第二.怀宁谱中景元之子即靖之孙,与竦之子部分相同,尤其是靖之曾孙与竦之孙辈,几乎完全一样。同名是常见现象,但五兄弟名字相同且排行也完全相同的现象绝非正常。
第三.鼎、昌都是景字辈,与景元是堂兄弟关系,而非父子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对怀宁谱作如下调整:将景元之子鼎、昌改为竦之子,接竦名下;景元长子为富生,选仍为景元幼子(用,以按语形式,留于景元传中):
靖——景元——长富生——驹——用清
竦——长子昌佚(昌)—长可霸、次可佺、三可能、四可政、五可訚、六可周
这样,竦的子孙实际上与线谱一样;怀宁谱中的75世鼎、昌就升为74世,以下依次作了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