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世纪英美诗歌

(2010-02-17 11:27:45)
标签:

诗坛

诗人

现代诗歌

弗罗斯特

美国

文化

分类: 闲人闲话

意象派诗歌开现代诗歌之先河。然而,1915年,艾略特以其《普鲁弗洛克情歌》在英美诗坛上独标一格。他的文学批评,他那令人瞠目结舌,晦涩难懂的 《荒原》(1922),连同赫伯特·格利尔逊的《玄学派抒情诗和十七世纪诗歌选集》一起,正式宣告了现代派诗歌的诞生。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和威斯顿··奥登均为英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人物。

 

现代诗歌伊始,率先崭露头角的是新英格兰诗人罗宾森和罗伯特·弗罗斯特。新诗运动固然是反传统的,但这两位诗人似乎是在传统中超越传统,他们似乎证明了传统形式甚至风格的继承并不能完全阻止内容上的创新,而这两位诗人之受欢迎也证明形式的传统性始终具有一定的魅力。罗宾森长于格律诗,他是一个新诗运动之前的新诗人。他的作品常熔嘲弄、怜悯、幽默、诙谐于一炉,形成凄清阴冷的气氛,真实地表现了他对现代人性的理解。弗罗斯特可以说是美国现代诗坛上拥有最广泛读者的诗人。他用一种略加提炼的流畅的口语写乡村生活的情景,经常是在表达一些实际上并不是很玄奥的哲理,他似乎在二十世纪工业时代恢复了田园诗传统。弗罗斯特作品的最大特点是雅俗共赏,而大多数美国诗人的作品不是太博学,鄙视大众,就是太俗,使学院批评界不屑一顾。他的创作素材完全取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典型的乡村生活情景,他的杰出的诗才使他成为这种诗风几乎唯一成功的例子。

 

四十年代以后,美国诗坛又出现过一些新的流派。首先是以瑞特克、比肖普等人为代表的中间代诗人。他们的创作期跨越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分界,在诗歌中留下了转化演变的痕迹。其次是源于北长罗来纳州的黑山学院的黑山派诗人,其主要代表有克里利、莱弗托芙、邓肯等人。他们主张诗歌形式上的开放,用自然的呼吸节奏代替传统的音步,并要求诗人要借助诗歌形式把物体的能量传达给读者。第三,是四十年代末的旧金山诗歌的复兴运动。参加这次运动的诗人主张诗歌应与它的原始形态一样,以朗诵为主。最后,是风行于六十年代的自由诗运动。它源于1958年罗伯特·洛威尔的诗集 《人生研究》。这本诗集以坦然的态度把自己的心灵深处的种种隐私,心灵的创伤和邪念的冲动揭示在世人面前,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许多诗人纷纷效法,形成了自由诗派。其中《黄鼠狼的时辰》一诗中的 我自己就是地狱一句,我成为自由诗派诗人的共同信条。

 

尽管美国当前的诗坛面临着进入一个新的沉寂期,但正如霍夫曼所说: 我们真正的诗人将把他们在当代如何感觉、如何思想、如何生活的记录,留给一个他们几乎不敢相信的未来。

 

美国现代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1874—1963)的诗歌,在美国现代诗歌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曾分别于19241931193719434次荣获最佳诗歌普利策奖。一般认为弗罗斯特是位新英格兰田园诗人。他的诗,题材多以生活经历为本;新英格兰的岩石山丘和农场、潺潺的溪流、广袤的草原、繁密的林木以及坚强勇敢的新英格兰人民等都成为他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源泉。在诗歌创作中,他与二十世纪多数诗人截然不同。他抛弃了对诗歌形式进行试验与改革,而强调意蕴值得深思句子声音,并进行旧形式表达新内容的探索。于是,产生了许多象雪夜林边逗留那样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在美国诗坛上独树一帜。他的诗作似乎是信笔为之,朴实无华,淡而不奇,象一幅幅素净的水墨画,老少可解。然而,只有反复诵读,玩味体会,方可领悟诗人的旨趣所在,并感受到他那种取材凡近而寓意无穷,将自然与折理揉为一体。使读者能够窥见自然界与人上间种种奥秘的艺术力量。《雪夜林边逗留》便是极好的一例。

弗罗斯特在《永恒的象征》(1946)一文中说:诗是比喻……诗简直是比喻构成的。”“每一首诗在实质上都是一个新的比喻。比喻和象征的妙用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弗罗斯特蜚声诗坛的基础。

他还学习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th1770—1850),选择日常生活里的事件和情节,自始至终竭力采用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来加以叙述或描写,同时在这些事件和情节上加上一种想象的光彩,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

雅俗共赏也是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一大特点。他认为诗人的职分在于道出人民所明白而说不出来的东西。

这林子属谁我想我熟,
可他家远在村子里住,
不会想到我在此逗留,
玩赏白雪素裹的林木。

我的小马儿定会诧异,
为何憩于这罕见黑夜,
在这树林与冻湖之间,
在这不见农舍的荒野。 

它把颈上的铃儿一摇,
问该不是停错了地方?
答语唯有低声的絮语
微风萧萧与瑞雪飘飘。

林木黝黑深邃而可爱,
然而我却得登程赴约;
奔走数里,方能安睡,
奔走数里,方能安睡。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也是最富有暗示性和启示力的艺术。明朗而不含蓄,明朗就成了一眼见底的浅水沙滩;含蓄而不明朗就成了令人不知所云的有字天书。弗罗斯特的这首《雪夜林边逗留》兼得二者之长,明朗处情景接人,含蓄处又唤起读者的想象鼓翼而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